一种具有防缠绕的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4372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3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缠绕的绕线装置,涉及电感线圈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转动组件,所述底座上表面右侧安装有支撑板,所述转动组件设置于支撑板表面,且转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连接轴、伞齿轮组、固定座、主动杆、固定杆和限位卡合筒,所述伺服电机设置于支撑板右表面,且伺服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左端安装有伞齿轮组,所述支撑板左方设置有固定座,且固定座内侧转动连接有主动杆。该具有防缠绕的绕线装置,通过转动组件使得该装置可对绕线圈进行稳定的支撑,并使绕线圈匀速转动,避免绕线过程中发生缠绕,通过拆装组件使得该装置方便对不同型号的卷线筒进行快速安装,也能方便替换不同的绕线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感线圈生产,具体为一种具有防缠绕的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1、电感线圈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器件,线圈是由导线一圈靠一圈地绕在绝缘管上,导线彼此互相绝缘,而绝缘管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包含铁芯或磁粉芯,在电感线圈的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电感线圈的绕线装置。然而目前的电感线圈绕线装置依然存在以下不足:

2、如申请号为202122959358.5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电感线圈绕线装置。该电感线圈绕线装置,其通过导线组件可以在移动丝杆上进行横向移动,在所述导线组件与感应器的作用下,可以控制移动电机正反转动移动丝杆,进而实现自动绕线,但其在绕线时不方便进行匀速转动,绕线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缠绕。

3、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不足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具有防缠绕的绕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缠绕的绕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缠绕的绕线装置,包括底座和转动组件,所述底座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缠绕的绕线装置,包括底座(1)和转动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右侧安装有支撑板(2),所述转动组件(3)设置于支撑板(2)表面,且转动组件(3)包括伺服电机(301)、连接轴(302)、伞齿轮组(303)、固定座(304)、主动杆(305)、固定杆(306)和限位卡合筒(307),所述伺服电机(301)设置于支撑板(2)右表面,且伺服电机(301)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连接轴(302),所述连接轴(302)左端安装有伞齿轮组(303),所述支撑板(2)左方设置有固定座(304),且固定座(304)内侧转动连接有主动杆(305),所述主动杆(305)表面与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缠绕的绕线装置,包括底座(1)和转动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右侧安装有支撑板(2),所述转动组件(3)设置于支撑板(2)表面,且转动组件(3)包括伺服电机(301)、连接轴(302)、伞齿轮组(303)、固定座(304)、主动杆(305)、固定杆(306)和限位卡合筒(307),所述伺服电机(301)设置于支撑板(2)右表面,且伺服电机(301)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连接轴(302),所述连接轴(302)左端安装有伞齿轮组(303),所述支撑板(2)左方设置有固定座(304),且固定座(304)内侧转动连接有主动杆(305),所述主动杆(305)表面与伞齿轮组(303)上端内侧相连接,且主动杆(305)左方设置有固定杆(306),所述固定杆(306)以及主动杆(305)上端均转动连接有限位卡合筒(3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缠绕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306)为一体成型的钢制结构,且固定杆(306)设置有两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缠绕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左侧安装有固定底板(4),且固定底板(4)上表面后侧安装有支撑架(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防缠绕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前表面安装有支撑环(6),且支撑环(6)后表面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延万马孝甫李朱琳陈维维
申请(专利权)人:万卓电子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