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装置和电池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40998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装置和电池包,涉及电池冷却技术领域,包括自均温冷板和电芯模组;所述自均温冷板内设置有冷却液流道并通入有冷却液,所述电芯模组设置有若干且依次装配在所述自均温冷板上,所述冷却液流道布置在若干电芯模组下方对若干电芯模组进行冷却;在每个电芯模组对应的冷却液流道中,其冷却液流道拓扑对称,冷却液流道中相邻两根流道内的冷却液流动方向相反且温度不同,冷却液流道中的冷却液均包括高低温冷却液。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冷热交替且近似对称的流动结构,实现液冷板的自均温特性,减少由非对称性产生的温差,提高冷却效果的均匀性。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低温差电芯模组设计,每一支电芯底部都包含高低温流体,减少外部冷却不均带来的温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冷却,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和电池包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动汽车和大规模锂电池储能系统的快速发展,对高效、安全的电池冷却技术需求日益增加。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若不能及时散热,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寿命缩短,甚至引发安全隐患。在电动汽车领域,电池组作为核心动力源,温度管理尤为重要。电池过热不仅影响续航能力,还可能引发热失控,带来安全问题。传统风冷方式因冷却效率低、散热不均匀,难以满足需求。同样,在大规模储能系统中,电池组需要长时间稳定运行,有效的冷却系统至关重要。

2、液冷板冷却电池是一种常规的冷却方式,采用液冷板为支撑,在液冷板上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在液冷板内包含冷却用的流道,流道连通在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之间,之后在流道内通入冷却液,在冷却液的流通作用下将电池产生的热量带出,以带走电池工作中产生的热量,实现对电池的冷却降温。

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2091437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液冷板、液冷板组件和锂离子电池,该专利提出了一种冷却液的流道结构,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均温冷板(1)和电芯模组(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电芯模组(2)对应的冷却液流道(11)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四根流道,每对电芯机构对应的冷却液流道(11)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八根流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对电芯机构包括相互对称的两个电芯模组(2),每个电芯模组(2)对应的冷却液流道(11)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八根流道。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对电芯机构或者每个电芯模组(2)对应的八根流道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均温冷板(1)和电芯模组(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电芯模组(2)对应的冷却液流道(11)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四根流道,每对电芯机构对应的冷却液流道(11)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八根流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对电芯机构包括相互对称的两个电芯模组(2),每个电芯模组(2)对应的冷却液流道(11)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八根流道。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对电芯机构或者每个电芯模组(2)对应的八根流道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八根流道中,冷却液从第二根流道冷却液进出口进,并依次经过第二根流道、第三根流道、第六根流道、第七根流道、第八根流道、第五根流道、第四根流道、第一根流道,并从第一根流道冷却液进出口出,冷却液在流道上流动时,其温度逐渐升高。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八根流道中,冷却液从第一根流道冷却液进出口进,并依次经过第一根流道、第四根流道、第五根流道、第八根流道、第七根流道、第六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天曈邝锡金廖小东朱睿王晶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