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即使领域,具体是一种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的自控式扩张装置。
技术介绍
1、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指内镜下将病变黏膜从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的微创技术,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首创并应用于临床,是一种择期诊断性手术或根治性手术,esd的主要目的是对早期消化道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有一次性完整切除一定面积表浅病变的优点。
2、在患者术后恢复的过程中,食管的伤口在愈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食管紧缩狭窄的情况,继发性狭窄可由食管癌、食管炎症,或吞咽腐蚀性物质后造成的瘢痕组织导致,从而导致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出现吞咽困难、吞咽时有疼痛感、体重减轻以及进餐后食物反流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的自控式扩张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的自控式扩张装置,包括外置球囊,所述外置球囊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排气开关,所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的自控式扩张装置,包括外置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球囊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排气开关,所述外置球囊的下端中部设有封闭机构,所述封闭机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与封闭机构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导气管远离封闭机构的一端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输出端与封闭机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绳子,所述驱动机构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内置球囊,当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朝着外置球囊所在方向移动时,会通过绳子带动封闭机构的输出端远离外置球囊所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的自控式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的自控式扩张装置,包括外置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球囊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排气开关,所述外置球囊的下端中部设有封闭机构,所述封闭机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与封闭机构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导气管远离封闭机构的一端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输出端与封闭机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绳子,所述驱动机构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内置球囊,当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朝着外置球囊所在方向移动时,会通过绳子带动封闭机构的输出端远离外置球囊所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的自控式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上端与导气管远离外置球囊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远离外置球囊的一端与内置球囊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内腔下部固定连接有对称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下方固定连接有对称的滑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的自控式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侧的所述滑杆下方共同固定连接有挡杆,所述挡杆与固定杆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且与其平行,对称的所述滑杆下部滑动连接有从动板,所述从动板的宽度大于对称的滑杆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的自控式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杆的上方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与对称的滑杆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从动板位于横杆和挡杆之间,所述对称的横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位于横杆的中部,所述转杆的外壁中部转动连接有转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的自控式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与转板的中心位置位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内置球囊的内腔上部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陈婷,田恬,吴兆荣,李雯,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