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拉绒效果针织物及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36708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拉绒效果针织物编织方法,包括:在后针床形成反针线圈,并通过反针线圈编织反针基底组织;机头带导纱器从左向右行进,以局部引返回踢导纱器的方式在反针基底组织的表面,后针床的集圈吊目与前针床的正针线圈相互缠绕,形成拉绒线圈;将前针床的织针针钩中握持的线圈达到成圈高度后进行整体脱圈,拉绒线圈附着于反针基底组织的表面形成拉绒面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仿拉绒效果针织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双针床电脑横机一次性在基底织物表面编织出仿拉绒结构组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针织品制造加工,具体涉及一种仿拉绒效果针织物及编织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几年,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推层出新,靓丽、潮流、时尚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拉绒工艺通常也称为起毛或拉毛工艺,使得拉绒面料在纱线面料表面附着一层绒毛。纵观市场中拉绒风格的服装产品,纱线原料选择要求相对苛刻,一般采用马海毛、羽毛纱、拉毛纱、羊驼毛拉毛纱,混纺弹力拉毛纱等,都是一些手感爽滑且强度较高的专用纱线,其产品具有不易掉毛、手感柔软丰盈、舒适细腻、外观朦胧优雅等特点。

2、除纱线原料特殊之外,还需再利用两类相对复杂的工艺技术才能制作完成,存在以下两类问题:

3、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起毛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4、第一类,起毛或拉毛需要经过拉、梳、剪等多个工序,必须使用专业的起毛机、剪绒机、刷毛机和烫光机等设备才能完成整个工艺流程,制作过程相对复杂和繁琐,拉绒产品专业设备的引进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讲,根本无法实现拉绒产品的制作生产。

5、多个起毛辊1位于锡林4(锡林4是精梳机的关键梳理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拉绒效果针织物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拉绒效果针织物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机头带导纱器,后针床出针高度3/4,形成反针线圈,反针线圈构成拉绒面料的反针基底组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拉绒效果针织物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后针床反针基底织物的表面基础上,局部引返回踢导纱器,以后针床集圈吊目与前针床的正针线圈相互缠绕形成的拉绒线圈组成的独立单元,通过浮线与线圈相融将每一个独立线圈的圈柱、针编弧和延展后的沉降弧之间的距离形态拉伸延展,增加后针床新线圈使前针床的线圈距离拓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拉绒效果针织物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拉绒效果针织物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拉绒效果针织物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机头带导纱器,后针床出针高度3/4,形成反针线圈,反针线圈构成拉绒面料的反针基底组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拉绒效果针织物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后针床反针基底织物的表面基础上,局部引返回踢导纱器,以后针床集圈吊目与前针床的正针线圈相互缠绕形成的拉绒线圈组成的独立单元,通过浮线与线圈相融将每一个独立线圈的圈柱、针编弧和延展后的沉降弧之间的距离形态拉伸延展,增加后针床新线圈使前针床的线圈距离拓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拉绒效果针织物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机头带导纱器从左向右行进,第1针后针床出针高度3/4形成反针线圈,第2针后针床出针高度2/4形成集圈吊目,在后针床上形成一个未成圈的悬弧,第5针前针床出针高度3/4形成正针线圈,从后针床第2针到前针床第5针之间的第3、4针出针高度0,不起针拉浮线;第5针在前针床上编织1针正针线圈,前针床第6、7、8针出针高度0不起针,带导纱器不参加编织,拉浮线;第9针前针床出针高度3/4形成正针线圈,构成第一波段拉绒线圈控制模式;回踢导纱器,机头带导纱器从右向左行进,前针床第9、8、7针出针高度0不起针,带导纱器不参加编织,拉浮线;第6针前针床出针高度3/4形成正针线圈,第2针后针床出针高度3/4,与上一集圈吊目组织共同形成反针新线圈;从前针床第6针到后针床第2针之间的第5、4、3针出针高度0不起针,带导纱器不参加编织,拉浮线;第2针编织反针线圈,构成第二波段拉绒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泉聂文山丁慧乔建成张守明郭建丽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