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针织物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菱形螺旋纹针织物结构。
技术介绍
1、消费者对服装产品的需求,早已从遮体御寒的基本功能演变为如今的反映个性、修养、气质、身份、地位、时尚、个性化的展现。在服装产品设计过程中,组织结构作为产品设计的主体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组织结构的开发创新,离不开从自然界、历史遗迹、历史文化中寻找创作的灵感;螺旋纹是古代给石器打孔时在孔的内壁上留下的一种划痕,经过对螺旋纹形成原因和外形分析,提取出纹理特征,就可以将螺旋纹作为古代文化的在服饰上表现的图案形式。
3、但是,如何将螺旋纹在针织物上表现出来,是目前针织结构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菱形螺旋纹针织物结构,丰富了针织物的图案表现形式。
2、技术方案如下:
3、菱形螺旋纹针织物结构,包括:基底组织、多个基本循环单元,多个基本循环单元编织在基底组织上,基本循环单元包括:方菱形、长菱形、中轴基础列、第一填充组织、第二填充组织,长菱形位于方菱形内部,中轴基础列贯穿方菱形、长菱形的对角;第一填充组织位于方菱形、长菱形之间,第二填充组织位于长菱形内部。
4、进一步,基底组织采用正针线圈编织形成,方菱形的方菱形边通过正针线圈、反针线圈交叉编织形成,长菱形的长菱形边通过正针线圈、反针线圈交叉编织形成,中轴基础列通过反针线圈、集圈吊目线圈编织形成。
5、进一步,在第二填充组织编织有集圈吊目组织,集圈吊目组织位于
6、进一步,集圈吊目组织通过反针线圈、集圈吊目线圈编织形成。
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8、1、本技术能够将螺旋纹在针织物结构上体现出来,螺旋纹再配以两种不同形状的菱形格纹,更能将螺旋纹的状态表现出来,丰富了针织物的图案表现形式。
9、在以正针线圈组成的同一个平面内,按照1针正针线圈与1针反针线圈相互急弯交叉形成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方菱形;按照1针正针线圈与1针反针线圈相互平缓交叉形成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组成的长菱形。在方菱形套长菱形的轴对称图形之间,辅以反针线圈编织第一填充组织,第一填充组织与正针线圈组成的同一个平面形成强烈旋转时的视觉反差效果。在长菱形格内以1行正面线圈横列和1行反面线圈横列相互交替配置第二填充组织,使织物表面线圈的圈弧突出在前面,圈柱则陷入在里面,因而给人一种自动旋转的外观效应;在长菱形内的第二填充组织再按照每隔3针分割1列由反针线圈和集圈吊目线圈构成的集圈吊目组织,从螺旋中心沿轴线望去,视觉效果为螺旋时沿着一定方向快速环绕轴线的旋转。
10、2、将菱形螺旋纹的组织结构应用到针织产品设计中去,能够表现产品的设计理念、增加产品的花色品种,提升针织物产品的品质和文化价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菱形螺旋纹针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组织、多个基本循环单元,多个基本循环单元编织在基底组织上,基本循环单元包括:方菱形、长菱形、中轴基础列、第一填充组织、第二填充组织,长菱形位于方菱形内部,中轴基础列贯穿方菱形、长菱形的对角;第一填充组织位于方菱形、长菱形之间,第二填充组织位于长菱形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菱形螺旋纹针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基底组织采用正针线圈编织形成,方菱形的方菱形边通过正针线圈、反针线圈交叉编织形成,长菱形的长菱形边通过正针线圈、反针线圈交叉编织形成,中轴基础列通过反针线圈、集圈吊目线圈编织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菱形螺旋纹针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填充组织编织有集圈吊目组织,集圈吊目组织位于中轴基础列两侧,集圈吊目组织的长度小于中轴基础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菱形螺旋纹针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集圈吊目组织通过反针线圈、集圈吊目线圈编织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菱形螺旋纹针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组织、多个基本循环单元,多个基本循环单元编织在基底组织上,基本循环单元包括:方菱形、长菱形、中轴基础列、第一填充组织、第二填充组织,长菱形位于方菱形内部,中轴基础列贯穿方菱形、长菱形的对角;第一填充组织位于方菱形、长菱形之间,第二填充组织位于长菱形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菱形螺旋纹针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基底组织采用正针线圈编织形成,方菱形的方菱形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泉,王玉艳,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