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静电装置和飞行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344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33
本技术公开一种除静电装置和飞行器,除静电装置应用于飞行器,飞行器包括设有待除静电结构的飞行器主体,除静电装置包括基座、连接件、及提醒机构。基座用于设于飞行器主体,基座包括基座主体,基座主体设有用以与待除静电结构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连接件包括第二导电部、及与第二导电部电连接的接地线,第二导电部用以抵接第一导电部,提醒机构具有第一提醒状态和第二提醒状态,当第二导电部与第一导电部抵接时,连接件触发提醒机构以使提醒机构进入第一提醒状态,当第二导电部与第一导电部分离时,连接件触发提醒机构以使提醒机构进入第二提醒状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旨在便于工作人员判断除静电装置是否与待除静电结构是否已连接到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飞行器,特别涉及一种除静电装置和飞行器


技术介绍

1、飞行器包括待除静电结构,待除静电结构可但不限于包括飞行器的蒙皮和/或用电设备的壳体等,待除静电结构带有较多静电。目前飞行器停在陆地时,工作人员会通过除静电装置对待除静电结构除静电。当除静电装置与待除静电结构连接到位时,除静电装置可将待除静电结构的静电导出,然而工作人员难以判断除静电装置是否与待除静电结构已连接到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除静电装置,旨在便于工作人员判断除静电装置与待除静电结构是否已连接到位。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除静电装置应用于飞行器,所述飞行器包括设有待除静电结构的飞行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静电装置包括:

3、基座,用于设于所述飞行器主体,所述基座包括基座主体,所述基座主体设有用以与所述待除静电结构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

4、连接件,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二导电部、及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的接地线,所述第二导电部用以抵接所述第一导电部;以及

5、提醒机构,具有第一提醒状态和第二提醒状态,当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部抵接时,所述连接件触发所述提醒机构以使所述提醒机构进入所述第一提醒状态,当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分离时,所述连接件触发所述提醒机构以使所述提醒机构进入所述第二提醒状态。

6、可选地,所述提醒机构包括电路、设于所述电路的提醒件、控制所述电路开闭的开关、及设于所述电路的电源,在所述第一提醒状态,所述连接件触发所述开关以使所述电路闭合,在所述第二提醒状态,所述连接件触发所述开关以使所述电路断开。

7、可选地,所述开关具有弹性,在所述第一提醒状态,所述第二导电部抵压所述开关,所述开关具有使所述提醒机构进入所述第二提醒状态的趋势。

8、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部设有供所述第二导电部抵接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开设有供所述开关装设的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一提醒状态,所述开关收容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二提醒状态,所述开关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孔。

9、可选地,所述提醒件配置为提醒灯。

10、可选地,所述基座主体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过孔、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延伸的限位通道,所述过孔用以供所述第二导电部伸入,所述限位通道与所述过孔连通,所述第一导电部设于所述限位通道,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用以与所述第一导电部抵接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可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于所述限位通道。

11、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提醒状态,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

12、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电部还用以与所述基座主体相对转动,所述第二导电部具有转动轴线,所述限位部用以沿所述第二方向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于所述限位通道。

13、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供工作人员手持的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连接,所述手持部的材质配置为绝缘材质。

14、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或所述第二导电部的表面设有可导电的防氧化层。

15、可选地,所述待除静电结构包括飞行器的用电设备的壳体,所述除静电装置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壳体的线缆。

16、可选地,所述待除静电结构包括飞行器的蒙皮,所述基座还包括用于装设于所述蒙皮的第三导电部,所述第三导电部与所述基座主体连接,所述第三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部电连接。

17、可选地,所述蒙皮和所述第三导电部之间设有导电胶。

18、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飞行器,所述飞行器包括:

19、飞行器主体,设有所述待除静电结构;以及

20、前述的除静电装置,所述基座设于所述飞行器主体。

21、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该除静电装置应用于飞行器,飞行器包括设有待除静电结构的飞行器主体,除静电装置包括基座、连接件、及提醒机构。其中,基座用于设于飞行器主体,基座包括基座主体,基座主体设有用以与待除静电结构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如此,待除静电结构的静电会传递到第一导电部。连接件与基座可拆卸连接,连接件包括第二导电部、及与第二导电部电连接的接地线,第二导电部用以抵接第一导电部。如此,飞行器停留于陆面时,工作人员可将连接件与基座装配,当第二导电部与第一导电部连接时,第一导电部的静电会传递到第二导电部,然后由接地线导出,从而实现对待除静电结构除静电的目的。提醒机构具有第一提醒状态和第二提醒状态,当第二导电部与第一导电部抵接时,连接件触发提醒机构以使提醒机构进入第一提醒状态,当第二导电部与第一导电部分离时,连接件触发提醒机构以使提醒机构进入第二提醒状态。如此,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提醒机构的状态来判断除静电装置与待除静电结构是否已连接到位,也即判断第二导电部与第一导电部是否已抵接,若提醒机构处于第一提醒状态时,则说明除静电装置与待除静电结构已连接到位,若提醒机构处于第二提醒状态时,则说明除静电装置与待除静电结构连接不到位,此时工作人员可调整第二导电部相对第一导电部的位置以使提醒机构进入第一提醒状态。如此,减少工作人员对释放静电这一过程的无效操作,此外,也使得除静电装置与待除静电结构连接到位的时间较长,有利于减少除静电的时间。当飞行器要起飞时,工作人员将连接件从基座上拆下即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静电装置,应用于飞行器,所述飞行器包括设有待除静电结构的飞行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静电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机构包括电路、设于所述电路的提醒件、控制所述电路开闭的开关、及设于所述电路的电源,在所述第一提醒状态,所述连接件触发所述开关以使所述电路闭合,在所述第二提醒状态,所述连接件触发所述开关以使所述电路断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具有弹性,在所述第一提醒状态,所述第二导电部抵压所述开关,所述开关具有使所述提醒机构进入所述第二提醒状态的趋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设有供所述第二导电部抵接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开设有供所述开关装设的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一提醒状态,所述开关收容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二提醒状态,所述开关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孔;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主体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过孔、及与所述过孔连通的限位通道,所述过孔用以供所述第二导电部伸入,所述第一导电部设于所述限位通道,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用以与所述第一导电部抵接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可沿第二方向运动于所述限位通道,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提醒状态,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供工作人员手持的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连接,所述手持部的材质配置为绝缘材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除静电结构包括飞行器的蒙皮,所述基座还包括用于装设于所述蒙皮的第三导电部,所述第三导电部与所述基座主体连接,所述第三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部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蒙皮和所述第三导电部之间设有导电胶。

10.一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静电装置,应用于飞行器,所述飞行器包括设有待除静电结构的飞行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静电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机构包括电路、设于所述电路的提醒件、控制所述电路开闭的开关、及设于所述电路的电源,在所述第一提醒状态,所述连接件触发所述开关以使所述电路闭合,在所述第二提醒状态,所述连接件触发所述开关以使所述电路断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具有弹性,在所述第一提醒状态,所述第二导电部抵压所述开关,所述开关具有使所述提醒机构进入所述第二提醒状态的趋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设有供所述第二导电部抵接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开设有供所述开关装设的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一提醒状态,所述开关收容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二提醒状态,所述开关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孔;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主体设有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冬杨邑吴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