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制造技术_技高网

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3317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33
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具备划分交通工具室的划分构件(12)、在内部具有多个空隙的吸音层(14)、由不透气性材料构成的不透气层(30)以及将压缩的纤维集合体作为主体地形成的压缩纤维层(32A)。压缩纤维层(32A)和不透气层(30)的接合强度比不透气层(30)和吸音层(14)的接合强度低。由此,通过由共鸣透过现象引起的共振和由吸音层(14)的伸缩引起的共振,而在它们之间产生反共振(参照图10A),能够提高中频带的插入损耗,提高针对中频带的声音的防音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交通工具室中抑制来自于外侧的噪音的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


技术介绍

1、以往以来,为了避免来自于交通工具的外侧、交通工具的驱动部的噪音传递到交通工具室内,而在划分交通工具室的划分构件设有防音构造。作为这样的具有防音构造的划分构件,例如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汽车内饰部件。该汽车内饰部件在作为划分构件的主体的面板的室内侧具备具有弹簧质量系统(弹簧mass系统)的特性的结构来作为防音构造。具体地说,作为弹簧要素的吸音层(隔绝层)、作为质量要素的不透气层(不渗透性阻挡层)、压缩纤维层(多孔质纤维层)在面板的室内侧从该面板侧起依次层叠。另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汽车内饰部件的目的在于,对50hz至500hz的频率比较低的噪声和超过2khz的频率高的噪声之间的中间频带进行防音。通过调整多孔质纤维层中的杨氏模量,能够在该中间频带中发挥高隔音性能。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这样的内容:为了优先进行吸音,而使调整了杨氏模量的多孔质纤维层的厚度比用于优先进行隔音的多孔质纤维层的厚度大。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3-522094号公报

5、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3-5211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2、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2所记载的那样的防音构造中,阻挡层和多孔质纤维层互相牢固地结合,这两者作为质量要素发挥功能。如上所述,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防音构造中,在比较高的频带和更高的频带中具有高隔音性。然而,在这样的结构中,作为弹簧要素的吸音层会将频率比较低的声音(200hz~500hz左右)从交通工具室的划分构件传递到质量层。即,会产生共鸣透过现象(共振)。因此200hz~630hz的频带的防音性能有可能变差。

3、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针对200hz~630hz的频带的声音的防音性能的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

4、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用于在交通工具室中抑制来自于外侧的噪音,其特征在于,该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具备:划分构件,其是划分所述交通工具室的主体;吸音层,其配置在所述划分构件的室内侧,在内部具有多个空隙;不透气层,其配置在所述吸音层的室内侧,由不透气性材料构成;以及压缩纤维层,其配置在所述不透气层的室内侧,将压缩的纤维集合体作为主体地形成,所述压缩纤维层和所述不透气层的接合强度比所述不透气层和所述吸音层的接合强度低。

6、通常来说,在作为划分交通工具室的主体即划分构件的一例的仪表盘、地板的面板的室内侧面配置有防音材料。另外,在考察防音材料对交通工具室的防音性能时,使用弹簧质量系统(弹簧mass系统)的模型。具体地说,弹簧质量系统的模型具备配置在作为刚性体的划分构件的室内侧且由非压缩的毛毡、发泡材料这样的低密度材料形成的部分来作为弹簧要素,具备设于该弹簧要素的室内侧的由高密度的不渗透性材料形成的部分来作为质量要素。此外,在具备上述的弹簧质量系统和相当于划分构件的刚性体部分的结构中,具有中空的双层壁的特性。另外,划分构件对交通工具室内的防音性能的评价例如使用无防音材料(弹簧质量系统)的情况下的声压级和有防音材料的情况下的声压级的差即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来进行。通常来说,压缩纤维层大多牢固地粘接于不透气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不透气层和压缩纤维层这两者作为质量要素起作用,在中频带中产生共振(共鸣透过现象),插入损耗降低。

7、相对于此,对于本技术的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压缩纤维层和不透气层的接合强度比不透气层和吸音层的接合强度弱。也就是说,通过不透气层和吸音层比较坚固地粘接,从而在划分构件和不透气层之间除了产生由上述的中空的双层壁的特性即共鸣透过现象引起的共振(以下有时称为“空气弹簧共振”),还产生由于吸音层在厚度方向上伸缩而引起的共振(以下有时称为“吸音层伸缩共振”)。该吸音层伸缩共振在吸音层的比较小的杨氏模量的影响下,其频率为低频带(315hz以下)。另外,通过存在频带与空气弹簧共振的共振频率接近的吸音层伸缩共振,而在这两个共振频率之间产生相位反转的反共振,从而能够提高中频带的插入损耗。而且,由于压缩纤维层和不透气层的接合强度比较弱,比不透气层和吸音层的接合强度小,因此声音难以从不透气层向压缩纤维层传递。详细地说,容易在划分构件和不透气层单体之间产生共振,由于质量层较小,因此该共振的频率向高频区域侧偏移。由此能够提高中频率帯区域的插入损耗,也就是说,能够提高中频带的防音性能。顺便说一下,在减弱压缩纤维层相对于不透气层的接合强度的情况下,与确保压缩纤维层相对于不透气层的接合强度牢固的情况相比较,高频带中的防音性能降低。

8、另外,在该结构的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中,“接合力减弱”或者“粘接力减弱”是指,例如相对于在不透气层和吸音层之间整面粘接而言,在压缩纤维层和不透气层之间成为以点状、线状等将压缩纤维层和不透气层局部地粘接的状态,或减少粘接剂的涂布量,或变更粘接剂的种类,而减小接合力。此外,“接合力减弱”不限定于压缩纤维层和不透气层之间粘接的情况,是也包含粘接力是0的情况也就是不粘接的情况的用语。

9、该结构的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中的“压缩纤维层”是由天然纤维或者合成纤维形成的毛毡、玻璃棉等纤维集合体。例如能够采用如下所述地形成的所谓的压缩毛毡:通过将毛纤维较薄地堆叠,并对其施加热和碱,一边压缩一边进行揉搓,从而仅利用毛纤维的缩绒性使其相互缠绕而成为布帛状。此外,也能够采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调整了杨氏模量的多孔质纤维层。

10、此外,“吸音层”是所谓的消音器,能够由具有多个空隙的纤维集合体、聚氨酯泡沫等多孔质合成树脂形成。另外,期望的是,该吸音层的厚度是3mm~60mm。进而,“不透气层”能够形成为由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酰胺、离聚物树脂、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乙烯醇、聚苯乙烯、eva、evoh、emma等构成的单层或者多层的膜状。

11、在上述结构中能够构成为,所述不透气层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是15gsm以上且400gsm以下,期望是50gsm以上且200gsm以下。

12、该结构的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限定为不透气层的基重比较小的值。不透气层的基重越小,则共鸣透过现象的共振频率(共鸣透过频率)越向高频侧偏移。因而,根据该结构的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能够进一步提高中频带(特别是315hz~500hz)的防音性能。

13、在上述结构中能够构成为,所述压缩纤维层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是300gsm以上且1500gsm以下,期望是600gsm以上且1000gsm以下。

14、该结构的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限定压缩纤维层的基重,能够在不增大压缩纤维层的厚度的情况下确保充分的防音性能。

15、在上述结构中能够构成为,所述第1区域是所述不透气层和所述压缩纤维层不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其用于在交通工具室中抑制来自于外侧的噪音,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其用于在交通工具室中抑制来自于外侧的噪音,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室防音构造,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野雅裕渡边裕司河村洋志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