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辐条、自行车轮圈及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3202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32
本技术公开一种碳纤维辐条、自行车轮圈及自行车,包括辐条本体和两连接件,连接件中开设有轴向通孔,辐条本体包括杆状主体,两连接件通过对应的轴向通孔分别套接于杆状主体的两端处,杆状主体的两端端部位置处成型有用于防止连接件从杆状主体的端部往外脱出的限位端帽,且在连接件与杆状主体之间的配合间隙处填充有用于将连接件粘接固定在杆状主体上的胶粘剂。本技术在杆状主体的末端形成有限位端帽,由限位端帽可以十分牢固地防止连接件从杆状主体的端部往外脱出而分离,进而有效地降低了连接件与辐条本体之间的胶粘牢固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辐条、自行车轮圈及自行车


技术介绍

1、传统的车用辐条整体采用不锈钢制成,一端连接在车圈,另一端连接在花鼓。采用不锈钢制成,重量重,成本高,生产效率低。针对上述不足,现有技术cn218021038u公开一种碳纤维辐条,包括辐条本体,辐条本体的一端连接能够与轮圈配合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另一端连接能够与花鼓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件,辐条本体为碳纤维材质;连接件为金属材质。辐条本体端部和连接件之间的连接采用粘结方式,且连接件有凸肋设计。在使用过程中,花鼓、车圈对连接件的作用力下,存在连接件与辐条本体分离的风险,对制程控制和胶粘的要求特别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辐条,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碳纤维辐条的连接件与辐条本体之间的连接对胶粘要求高且连接件依旧存在脱落分离的风险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碳纤维辐条,包括辐条本体和两连接件,连接件中开设有轴向通孔,辐条本体包括杆状主体,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辐条,其特征在于:包括辐条本体(1)和两连接件(2),连接件(2)中开设有轴向通孔(21),辐条本体(1)包括杆状主体(11),两连接件(2)通过对应的轴向通孔(21)分别套接于杆状主体(11)的两端处,杆状主体(11)的两端端部位置处成型有用于防止连接件(2)从杆状主体(11)的端部往外脱出的限位端帽(12),且在连接件(2)与杆状主体(11)之间的配合间隙处填充有用于将连接件(2)粘接固定在杆状主体(11)上的胶粘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辐条,其特征在于:在轴向通孔(21)的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段(211),至少在内螺纹段(211)与杆状主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辐条,其特征在于:包括辐条本体(1)和两连接件(2),连接件(2)中开设有轴向通孔(21),辐条本体(1)包括杆状主体(11),两连接件(2)通过对应的轴向通孔(21)分别套接于杆状主体(11)的两端处,杆状主体(11)的两端端部位置处成型有用于防止连接件(2)从杆状主体(11)的端部往外脱出的限位端帽(12),且在连接件(2)与杆状主体(11)之间的配合间隙处填充有用于将连接件(2)粘接固定在杆状主体(11)上的胶粘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辐条,其特征在于:在轴向通孔(21)的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段(211),至少在内螺纹段(211)与杆状主体(11)之间的配合间隙处填充有胶粘剂(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辐条,其特征在于:连接件(2)的轴向通孔(21)包括内外同轴设置的小孔段和大孔段,大孔段的内径大于小孔段的内径,且小孔段与杆状主体(11)端部圆杆结构的杆径相适配,内螺纹段(211)形成于大孔段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辐条,其特征在于:在杆状主体(11)上形成有与大孔段相对应的增粗部(111),在大孔段的内螺纹段(211)与杆状主体(11)的增粗部(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成笔许乙松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纬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