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3081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其中,电池单体包括相互串联连接且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组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组件,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被配置为在电池单体充放电时形成电压,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均包括沿层叠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集流体和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第一电极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集流体与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电化学反应活性高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电化学反应活性。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设置,使得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二电极组件之间形成电压差,从而使得工作人员或设备能够判断本电池单体是否发生过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电池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储能和电子产品领域,尤其在车用动力电池领域,需求端对电池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势必会增加电池的安全风险,故对电池在安全保障方面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目前,电池单体在充电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充现象。过充是指电池单体经过一定充电过程充满电后,再继续充电的行为。在现有技术中,电池单体的过充程度较为严重,容易导致电池单体的电性能降低,甚至爆炸,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电池单体的过充程度较为严重,容易导致电池单体的电性能降低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相互串联连接且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组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组件,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被配置为在电池单体充放电时形成电压,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均包括沿层叠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集流体和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第一电极组件还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串联连接且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组件(10)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组件(20),所述第一电极组件(10)和所述第二电极组件(20)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池单体充放电时形成电压,所述第一电极组件(10)和所述第二电极组件(20)均包括沿层叠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集流体(11)和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12),所述第一电极组件(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11)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12)之间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16),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12)的电化学反应活性高于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16)的电化学反应活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串联连接且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组件(10)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组件(20),所述第一电极组件(10)和所述第二电极组件(20)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池单体充放电时形成电压,所述第一电极组件(10)和所述第二电极组件(20)均包括沿层叠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集流体(11)和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12),所述第一电极组件(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11)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12)之间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16),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12)的电化学反应活性高于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16)的电化学反应活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12)包括第一负极活性材料,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16)包括第二负极活性材料,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501小于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5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s1大于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s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12)的单面面密度大于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16)的单面面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帅梁远勇田文陈淑峰庞树於洪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