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频带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2860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频带天线,包含回路微带线及寄生微带线。回路微带线包含信号馈入端及第一接地端,从信号馈入端至第一接地端的路径长为二分之一波长。寄生微带线包含第二接地端及第一开路端,从第一开路端至第二接地端的路径长为四分之一波长。信号由信号馈入端输入,使得回路微带线激发出第一共振模态频率。寄生微带线被回路微带线所包围,第一共振模态频率的电磁辐射耦合至寄生微带线,使得寄生微带线激发出第二共振模态频率,其中第二共振模态频率不同于第一共振模态频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频带天线利用回路微带线包围寄生微带线的设计,能满足多频通信功能,且能在局限的容纳空间内保持良好的通信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频带天线(multiband antenna),尤其涉及一种在局限体积内 能多频通信且保持良好通信质量的多频带天线。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至图3,传统的天线有单极天线(Monopole antenna) 1、回路天线(Loop antenna) 2以及平面倒F型天线(Planar I読rted-F Ante丽,PIFA)3。单极天线1所激 发的电磁波的共振模态频率由信号馈入端10至开路端12之间的路径长决定;回路天线2 所激发的电磁波的共振模态频率由信号馈入端20至接地端22之间的路径长所决定;平面 倒F型天线3类似于回路天线2及单极天线1的组合,可激发出两种不同共振模态频率的 电磁波,其中之一共振模态频率由信号馈入端30至接地端32之间的路径长所决定,另一共 振模态频率由信号馈入端30至开路端34之间的路径长所决定。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早期天线设计为外露螺旋天线(Helical antenna),后期天线设计为了根据电子产品的轻薄趋势而发展出整合在产品内部的隐藏式 天线,例如回路天线、单极天线或平面倒F型天线。目前而言,隐藏式天线已经成为移动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频带天线,其特征是,包含:回路微带线,包含信号馈入端及第一接地端,从上述信号馈入端至上述第一接地端的路径长为二分之一波长,信号由上述信号馈入端输入,使得上述回路微带线激发出第一共振模态频率;以及寄生微带线,包含第二接地端及第一开路端,从上述第一开路端至上述第二接地端的路径长为四分之一波长,上述寄生微带线被上述回路微带线所包围,具有上述第一共振模态频率的电磁辐射耦合至上述寄生微带线,使得上述寄生微带线激发出第二共振模态频率,上述第二共振模态频率不同于上述第一共振模态频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多频带天线,其特征是,包含回路微带线,包含信号馈入端及第一接地端,从上述信号馈入端至上述第一接地端的路径长为二分之一波长,信号由上述信号馈入端输入,使得上述回路微带线激发出第一共振模态频率;以及寄生微带线,包含第二接地端及第一开路端,从上述第一开路端至上述第二接地端的路径长为四分之一波长,上述寄生微带线被上述回路微带线所包围,具有上述第一共振模态频率的电磁辐射耦合至上述寄生微带线,使得上述寄生微带线激发出第二共振模态频率,上述第二共振模态频率不同于上述第一共振模态频率。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带天线,其特征是,上述第一开路端沿着第一平面延伸, 上述信号馈入端、上述第一接地端以及上述第二接地端沿着连接于上述第一平面的第二平 面延伸,上述第一平面与上述第二平面之间夹一个角度。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带天线,其特征是,上述第一开路端沿着第一平面延伸, 上述信号馈入端、上述第一接地端以及上述第二接地端沿着第二平面延伸,上述第一平面 平行于上述第二平面。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频带天线,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鼎
申请(专利权)人: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