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线铜芯复合绞中压电力电缆及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28364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型线铜芯复合绞中压电力电缆及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铜单线分层紧压绞合得到内层铜导体,在所述内层铜导体外分层紧压绞合异型退火铜单线得到外层铜导体,进而得到型线复合绞铜导体;于铜导体外依次挤包半导电导体屏蔽层、交联聚乙烯绝缘层、挤包半导电绝缘屏蔽层,得到绝缘线芯;再绕包金属屏蔽层;继续绕包包带,最后在所述包带外挤包外护套,得到所述型线铜芯复合绞中压电力电缆。铜导体表面基本没有绞合缝隙,降低了导体屏蔽内嵌风险;采用轻微紧压结构既能保持导体绞合结构稳定性,又能使单线直径可调,利于降低成本,在达到相同直流电阻的情况下,导体截面可降低1~2%,节能环保、低碳减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缆,具体涉及型线铜芯复合绞中压电力电缆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铜芯中压电力电缆导体现采用紧压圆形第二种铜导体,导体由圆形的单线经过绞合分层紧压而成,但金属通过冷变形后会因为加工硬化导致导体直流电阻增大。

2、为了节能减排,有些电缆厂尝试将型线铜导体应用到中压电力电缆中。由于型线绞合圆形铜导体(如图1所示)生产时紧压变形过程较小,因加工硬化而导致导体直流电阻增大较小,在达到相同导体直流电阻的情况下,导体截面可降低1%~2%左右,达到节能减排目的。但根据gb/t 3956-2008中,“表c.2铜、铝和铝合金的紧压绞合圆形导体的最大和最小直径”规定,以400 mm2为例,导体的最小外径为22.3 mm,但实际的型线绞合圆形铜导体外径为22.0 mm,此处不满足国家标准规定,另外因为外径小于国家标准,致使其与电缆附件或金具无法配套使用,给施工带来很大不便及安全隐患,因此型线绞合圆形铜导体应用较少。

3、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220425611.0)提出了一种型线复合绞结构(如图2所示),以400 mm2为例,其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型线铜芯复合绞中压电力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线铜芯复合绞中压电力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内层铜导体(101)由1~4层的等外径的圆形退火铜单线紧压绞合而成;所述外层铜导体(102)由1~4层的异型退火铜单线紧压绞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线铜芯复合绞中压电力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内层铜导体(101)采用19根直径为2.93 mm的圆单线分三层按1+6+12正规绞合紧压而成,具体的:第一层(1011)的1根圆单线为直放;第二层(1012)的6根圆单线右向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线铜芯复合绞中压电力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线铜芯复合绞中压电力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内层铜导体(101)由1~4层的等外径的圆形退火铜单线紧压绞合而成;所述外层铜导体(102)由1~4层的异型退火铜单线紧压绞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线铜芯复合绞中压电力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内层铜导体(101)采用19根直径为2.93 mm的圆单线分三层按1+6+12正规绞合紧压而成,具体的:第一层(1011)的1根圆单线为直放;第二层(1012)的6根圆单线右向绞合,绞合节距为240 mm-260 mm,而后采用内径为8.2 mm的紧压绞线模具对第二层(1012)进行紧压;第三层(1013)的12根圆单线左向绞合,绞合节距为370 mm-390 mm,采用内径为13.4 mm的紧压绞线模具再次紧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线铜芯复合绞中压电力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内层铜导体(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军宋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飞航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