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组钝齿棒杆菌及生产L-酪氨酸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27259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组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所述重组钝齿棒杆菌是以钝齿棒杆菌CCGT10‑aroGEcfbrtyrAEcfbrΔpheAΔpykΔtyrPΔqsuB ΔqsuD::aroB::aroD::aroE::ppsA为出发菌株,通过敲除甘露醇抑制因子的编码基因mtlR、过表达甘露醇脱氢酶的编码基因mtlD、过表达果糖‑1‑磷酸激酶的编码基因pfkB所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基因改造的钝齿棒杆菌,能够同时利用葡萄糖和甘露醇两种碳源进行发酵生产L‑酪氨酸,通过调节二者之间的比例,进而提高了钝齿棒杆菌发酵生产L‑酪氨酸的效率,降低L‑酪氨酸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工程,具体涉及一种重组钝齿棒杆菌及生产l-酪氨酸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微生物发酵法的总发酵成本中原料成本所占比重较高,碳源更是发酵原料的重中之重。另外,碳源的利用效率影响最终目的产物的产量。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crenatum)是从土壤中分离的一种无芽孢钝齿状的革兰氏阳性菌,其突变株被广泛应用于国内的各种氨基酸生产中,如l-精氨酸、l-鸟氨酸、l-谷氨酸、l-瓜氨酸等,但对其遗传背景和l-酪氨酸的研究相对较少。通常来说,以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酪氨酸是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因此,若能改进钝齿棒杆菌的糖代谢途径,使之高效利用更廉价的碳源(如甘露醇)必然有利于降低生产l-酪氨酸成本及提升其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重组钝齿棒杆菌及生产l-酪氨酸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从利用更廉价(甘露醇)的碳源出发,通过敲除抑制因子和强化吸收转化两个途径,大幅提高了钝齿棒杆菌对廉价碳源甘露醇的利用效率,进而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组钝齿棒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钝齿棒杆菌是以CCGT10-aroGEcfbrtyrAEcfbrΔpheAΔpykΔtyrPΔqsuBΔqsuD::aroB::aroD::aroE::ppsA为出发菌株,通过敲除甘露醇抑制因子的编码基因mtlR、过表达甘露醇脱氢酶的编码基因mtlD、过表达果糖-1-磷酸激酶的编码基因pfkB所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钝齿棒杆菌,其特征在于,甘露醇抑制因子的编码基因mtl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钝齿棒杆菌,其特征在于,甘露醇脱氢酶的编码基因mtlD的核苷酸序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组钝齿棒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钝齿棒杆菌是以ccgt10-arogecfbrtyraecfbrδpheaδpykδtyrpδqsubδqsud::arob::arod::aroe::ppsa为出发菌株,通过敲除甘露醇抑制因子的编码基因mtlr、过表达甘露醇脱氢酶的编码基因mtld、过表达果糖-1-磷酸激酶的编码基因pfkb所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钝齿棒杆菌,其特征在于,甘露醇抑制因子的编码基因mtl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钝齿棒杆菌,其特征在于,甘露醇脱氢酶的编码基因mtld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钝齿棒杆菌,其特征在于,果糖-1-磷酸激酶的编码基因pfkb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重组钝齿棒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钝齿棒杆菌构建方法如下:

6.一种生产l-酪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将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重组钝齿棒杆菌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在培养液中收获l-酪氨酸。

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雪岚杨刚熊斯诚黄明珠刘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