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类的安装结构及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262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2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辊类的安装结构,包括辊和安装支架,辊上设有可用于夹持片材的工作部,辊的轴相对于工作部在轴向凸出的两端分别设置为第一端和第二端,且第一端与第二端为不对称结构设计;安装支架的两端上设有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第一限制部设置有第一通孔;辊的第一端安装至安装支架的第一限制部,第二端安装至安装支架的第二限制部,其中,第一限制部与第一端中和第二端的不对称部分相适配。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成像装置。本技术根据辊两侧端轴的不对称,配合辊的安装支架结构设计,使辊在安装时可防止安装错误。当校正辊盲装时,安装方向不对,则无法进行安装,需更改安装方向才可安装,由此,提高安装稳定性和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辊类的安装结构及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成像装置例如打印机设备的装配过程中,因设计需要,存在需要将辊轴的左右两端设计为不对称结构,且较难对辊轴的两端进行区分的情况,如辊轴的一端需要连接驱动结构;现有技术中未设置防呆结构防止该类辊(辊轴左右两端部设计为不对称结构)装反,当辊装反时,在将整个模块装入打印机时才会发现无法正常安装,此时需要重新将模块拆解,并重新安装辊,将对装配效率造成较大影响。

2、另外,现有技术中的辊安装结构一般为安装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开放式缺口,一侧设置有安装孔,先将辊的一端装入有孔的一侧,辊的另一端再装入设置有缺口的一侧,再用弹簧或限位块等方式固定,然而,这种固定方式可能导致辊的两端受力不均匀;若两端均设置为开放式缺口的固定结构,则有可能降低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辊类的安装结构,包括:

2、辊,设置有可用于夹持片材的工作部,所述辊的轴相对于所述工作部在轴向凸出的两端分别设置为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为不对称结构设计;

3、安装支架,其两端上设置有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其中所述第一限制部设置有第一通孔;

4、所述辊的所述第一端安装至所述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一限制部的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端安装至所述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二限制部,其中,所述第一限制部与所述第一端中和所述第二端的不对称部分相适配。

5、本技术的辊类的安装结构,通过使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不对称设计,且安装支架上的第一限制部能与第一端中和第二端的不对称部分相适配,即根据辊两侧端轴的不对称,配合辊的安装支架结构设计,使辊在安装时可以防止安装错误。当校正辊盲装时,安装方向不对,则无法进行安装,需更改安装方向才可安装,由此,提高安装稳定性和装配效率。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与工作部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一限制部朝向第二限制部的侧壁与所述第二限制部之间的距离。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贯穿第一限制部远离第二限制部的端面,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限制部靠近第二限制部的端面并沿垂直于第一通孔轴线方向延伸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延伸的方向所处的平面与所述第一通孔轴线相交,所述凹槽与第一端的端部直径相适配。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的长度短于第二端的长度;所述第一限制部上的凹槽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二限制部包括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为所述凹槽槽底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为所述凹槽顶部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三平面为所述第二限制部更靠近所述第一限制部的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之间的距离为s1,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之间的距离为s2,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工作部的长度之和为l1,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工作部的长度之和为l2,其中,s1<l1≤s2,l2>s2。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的长度短于第二端的长度;所述第一限制部上的凹槽包括第一平面,所述第二限制部包括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为所述凹槽槽底所处的平面,所述第三平面为所述第二限制部更靠近所述第一限制部的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之间的距离为s1,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工作部的长度之和为l2,其中,s1<l2。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的直径与第二端的直径不同,所述第一端的直径与所述凹槽宽度相适配,所述第二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凹槽宽度。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的宽度小于工作部的直径。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外端和第一内端,所述第一外端与工作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内端与工作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二外端和第二内端,所述第二外端与工作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内端与工作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外端的直径小于第二外端的直径。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限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端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相适配的第一部位,所述第二端设有与第二通孔相适配的第二部位,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直径不同,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的直径不同。

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15、成像组件,可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16、驱动装置以及所述的辊类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支架设置在成像组件内部,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辊在安装支架上转动以使所述辊能夹持并搬送所述片材。

17、本技术的成像装置,通过设置辊类的安装结构,使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不对称设计,且安装支架上的第一限制部能与第一端中和第二端的不对称部分相适配,即根据辊两侧钢轴的不对称,配合辊的安装支架结构设计,使辊在安装时可以防止安装错误。当校正辊盲装时,安装方向不对,则无法进行安装,需更改安装方向才可安装,由此,提高安装稳定性和装配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类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类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与工作部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一限制部朝向第二限制部的侧壁与所述第二限制部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类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贯穿第一限制部远离第二限制部的端面,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限制部靠近第二限制部的端面并沿垂直于第一通孔轴线方向延伸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延伸的方向所处的平面与所述第一通孔轴线相交,所述凹槽与第一端的端部直径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类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长度短于第二端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类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长度短于第二端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类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直径与第二端的直径不同,所述第一端的直径与所述凹槽宽度相适配,所述第二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凹槽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辊类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宽度小于工作部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类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外端和第一内端,所述第一外端与工作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内端与工作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二外端和第二内端,所述第二外端与工作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内端与工作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外端的直径小于第二外端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类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端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相适配的第一部位,所述第二端设有与第二通孔相适配的第二部位,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直径不同,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的直径不同。

10.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类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类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与工作部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一限制部朝向第二限制部的侧壁与所述第二限制部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类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贯穿第一限制部远离第二限制部的端面,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限制部靠近第二限制部的端面并沿垂直于第一通孔轴线方向延伸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延伸的方向所处的平面与所述第一通孔轴线相交,所述凹槽与第一端的端部直径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类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长度短于第二端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类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长度短于第二端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类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直径与第二端的直径不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同樊学良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