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涂层球囊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涂层球囊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238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球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涂层球囊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球囊的表面负载了一层涂层,所述涂层包括聚谷氨酸聚合物层,连接因子将紫杉醇与聚谷氨酸聚合物层连接;所述连接因子的结构式如下:,其中Br为溴、O为氧、H为氢、N为氮、OH为羟基;所述聚谷氨酸聚合物层与球囊的表面连接;所述聚谷氨酸聚合物层包括聚谷氨酸,所述连接因子和聚谷氨酸形成酯基,使得连接因子与聚谷氨酸聚合物层连接;所述连接因子和紫杉醇形成酯基,使得连接因子与紫杉醇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球囊上的涂层能与球囊紧密连接,能实现精准给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球囊,尤其涉及一种涂层球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技术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冠脉介入治疗技术,最早用于治疗支架内再狭窄。dcb表面均匀涂抹着抗细胞增殖的药物(紫杉醇或雷帕霉素),随着球囊的扩张,药物迅速进入血管壁组织中并能存留7天-14天,发挥着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而且不必再放入新的支架。

2、但是近几年发现,药物涂层球囊涂层药物多为脂溶性,为了促使药物涂层的生物利用率更好,提升药物涂层的利用率,常搭载水溶性物质,但亲水涂层又易导致治疗药物容易丢失,最终导致药物从球囊表面的涂层中过早脱落,从而造成药物涂层还没有在作用位点时已经被丢失。此外,球囊表面的涂层需要和血管壁之间具有良好的接触性,才有利于将涂层中的药物生物利用率达到最大,但是现有技术中药物涂层球囊中药物涂层牢固度差,也是造成涂层中药物无法实现精准给药的重要原因。而这些原因均会造成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涂层球囊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球囊上的涂层首先能与球囊的表面进行紧密连接,能实现精准给药,其次治疗药物紫杉醇能稳定的连接在涂层中,避免了紫杉醇过早从涂层中脱落,使得涂层可实现稳定性的释放紫杉醇药物。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涂层球囊,所述球囊的表面负载了一层涂层,所述涂层包括聚谷氨酸聚合物层,连接因子将紫杉醇与聚谷氨酸聚合物层连接;

3、所述连接因子的结构式如下:

4、,其中br为溴、o为氧、h为氢、n为氮、oh为羟基;

5、所述聚谷氨酸聚合物层与球囊的表面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聚谷氨酸聚合物层包括聚谷氨酸,所述连接因子和聚谷氨酸形成酯基,使得连接因子与聚谷氨酸聚合物层连接;

7、所述连接因子和紫杉醇形成酯基,使得连接因子与紫杉醇连接。

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涂层球囊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9、制备连接因子,连接因子与聚谷氨酸聚合物层中的聚谷氨酸发生酯化反应,获得中间产物,中间产物与紫杉醇发生酯化反应,获得涂层物质(pglu-fc-ptx),将涂层物质溶解获得涂层溶液,将球囊在涂层溶液中至少浸泡一次,热处理,获得涂层球囊(pglu-fc-ptx@cb)。

10、进一步的,所述涂层物质在涂层溶液中的质量浓度为10%。

11、进一步的,所述涂层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涂层物质分散于生理盐水中。

12、进一步的,所述热处理的温度为45℃-55℃,热处理的时间为50min-70min。

13、进一步的,浸泡的时间为50s-70s。

14、进一步的,将球囊在涂层溶液中浸泡两次,第一次浸泡时间为50s-70s,第二次浸泡时间为10s-20s,并且在每次浸泡后都进行热处理。

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因子的制备方法包括:

16、步骤s1:将5-(羟甲基)呋喃-2-乙醛和乙醚混合,混合后将溶液降温至-30℃,再加入甲基溴化镁,3m乙醚溶液,加热至室温进行反应,降温至0℃,加入氯化铵溶液进行淬灭,获得化合物1;

17、步骤s2:将化合物1、三乙胺和二氯甲烷混合,混合后将混合溶液降温至0℃;然后滴加具有α-溴异丁基溴的二氯甲烷,滴加结束后,待混合溶液恢复至室温,静置反应,将反应后的物质加入至冰水中,过滤,洗涤,浓缩,纯化,得到化合物2;

18、步骤s3:将化合物2、n-(2-羟乙基)马来酰亚胺、氯仿混合,进行反应,将目标物分离,获得连接因子。

19、进一步的,所述5-(羟甲基)呋喃-2-乙醛和乙醚混合后,5-(羟甲基)呋喃-2-乙醛的质量浓度为6.92g/300ml。

20、进一步的,以体积计,所述甲基溴化镁,3m乙醚溶液、乙醚、氯化铵溶液的体积比为42:300:200。

21、进一步的,所述氯化铵溶液的质量浓度为9%-11%。

22、进一步的,所述氯化铵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氯化铵分散在去离子水中。

2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进行反应的时间为11h-13h。

24、进一步的,所述室温为18℃-26℃。

2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可以在反应过程中通过搅拌的方式促使物质之间反应充分。

2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将化合物1、三乙胺和二氯甲烷混合后,化合物1的质量浓度为2.74g/153ml。

2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三乙胺、二氯甲烷、具有α-溴异丁基溴的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3:150:50。

28、进一步的,所述具有α-溴异丁基溴的二氯甲烷中α-溴异丁基溴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2.6:50。

2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滴加具有α-溴异丁基溴的二氯甲烷需要将滴加时间控制在2h内。

3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静置反应的时间为19h-20h。

3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混合溶液恢复至室温的过程可以采用氮气进行搅拌。

3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洗涤采用乙酸乙酯和己烷的混合溶液进行,其中,乙酸乙酯和己烷的体积比为1:1。

3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浓缩的方法包括:将洗涤后的目标物质采用二氯甲烷进行溶解,并将溶剂蒸发进行浓缩。

34、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进行浓缩后能提升纯化的效果,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对浓缩后的浓度并没有严格的限制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纯化采用柱层析进行,采用乙酸乙酯和正己烷的混合物,其中,乙酸乙酯和正己烷的体积比为2-35:100。

3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所述将化合物2、n-(2-羟乙基)马来酰亚胺、氯仿混合后,化合物2的质量浓度为4.15g/4ml。

3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所述将化合物2、n-(2-羟乙基)马来酰亚胺、氯仿混合后,n-(2-羟乙基)马来酰亚胺的质量浓度为3.51g/4ml。

3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进行反应的温度为50℃,反应的时间为13h-15h。

3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进行反应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搅拌,使得反应充分。

4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将目标物分离的具体步骤包括:将进行反应后的混合物通过柱层析,采用甲醇和二氯甲烷的混合物,其中,甲醇和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2-4:100。

4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因子与聚谷氨酸聚合物层中的聚谷氨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具体方法包括:

42、s1:对聚谷氨酸进行修饰:将聚谷氨酸、三乙胺和二氯甲烷混合,混合后将混合溶液降温至0℃;然后滴加具有α-溴异丁基溴的二氯甲烷,滴加结束后,待混合溶液恢复至室温,静置反应,将反应后的物质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涂层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的表面负载了一层涂层,所述涂层包括聚谷氨酸聚合物层,连接因子将紫杉醇与聚谷氨酸聚合物层连接;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层球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物质在涂层溶液中的质量浓度为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因子的制备方法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5-(羟甲基)呋喃-2-乙醛和乙醚混合后,5-(羟甲基)呋喃-2-乙醛的质量浓度为6.92g/300mL;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将化合物1、三乙胺和二氯甲烷混合后,化合物1的质量浓度为2.74g/153mL;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因子与聚谷氨酸聚合物层中的聚谷氨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具体方法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将聚谷氨酸、三乙胺和二氯甲烷混合后,聚谷氨酸的质量浓度为2.74g/153mL;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产物与紫杉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具体方法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中间产物、吡啶和二氯甲烷混合后,中间产物的质量浓度为68.8g/25030μL;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涂层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的表面负载了一层涂层,所述涂层包括聚谷氨酸聚合物层,连接因子将紫杉醇与聚谷氨酸聚合物层连接;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层球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物质在涂层溶液中的质量浓度为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因子的制备方法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5-(羟甲基)呋喃-2-乙醛和乙醚混合后,5-(羟甲基)呋喃-2-乙醛的质量浓度为6.92g/300ml;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福强张育淼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