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旁通导流结构的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2112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25
一种具有旁通导流结构的换热器,包括内部设有过流道的换热壳体,换热壳体的一侧为设有进口和出口的过流面;还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一侧连接至过流面且另一侧与第二安装板相连接,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分别设有第一旁通部和第二旁通部,第一安装板设有连通至进口的第一进孔、连通至出口的第一出孔,以及设置于第一旁通部的第二出孔;第二安装板设有连通至第一进孔的第二进孔,以及延伸至第二旁通部且朝远离第一旁通部的方向凸起的凸壳结构,凸壳结构和第一旁通部围合形成导流道,导流道的首端连通至第一出孔且末端连通至第二出孔。上述方案在确保介质的换热速度的同时实现了整体重量轻、材料成本低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装置的,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旁通导流结构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1、换热器广泛应用于汽车温控系统中,其通过换热翅片实现对流动介质的热交换功能。相关换热器的结构主要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换热翅片,壳体上设有连通进流管的进口和连通出流管的出口,介质从进流管流入壳体,并通过换热翅片进行热交换后再从出流管流出。

2、由于汽车内部空间布局的需要,壳体的出口需要在换向后再与出流管进行连接。现有技术中是通过在壳体的出口侧依次设置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其中第一安装板直接与壳体连接,第二安装板则与第一安装板叠合连接;第一安装板设有长形的导流槽,壳体覆盖于导流槽的上侧,第二安装板覆盖于导流槽的下侧,从而使得导流槽内形成可供介质流动的流道,而导流槽的首端与壳体的出口连通,导流槽的尾端则与出流管连通,通过导流槽实现对介质的换向功能。然而在这种设计方案中,导流槽的流通截面是由第一安装板的厚度所决定的,为了确保介质的换热速度,第一安装板的厚度需要被设计的较大,这就导致整体的重量较大,且材料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b>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旁通导流结构的换热器,包括内部设有过流道(11)的换热壳体(1),所述换热壳体(1)的一侧为设有进口(12)和出口(13)的过流面(101),所述进口(12)和出口(13)分别连通至过流道(11)的两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所述第一安装板(2)的一侧连接至所述过流面(101)且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分别设有延伸至所述过流面(101)外侧的第一旁通部(21)和第二旁通部(31),所述第一安装板(2)设有连通至进口(12)的第一进孔(22)、连通至出口(13)的第一出孔(23),以及设置于第一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旁通导流结构的换热器,包括内部设有过流道(11)的换热壳体(1),所述换热壳体(1)的一侧为设有进口(12)和出口(13)的过流面(101),所述进口(12)和出口(13)分别连通至过流道(11)的两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所述第一安装板(2)的一侧连接至所述过流面(101)且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分别设有延伸至所述过流面(101)外侧的第一旁通部(21)和第二旁通部(31),所述第一安装板(2)设有连通至进口(12)的第一进孔(22)、连通至出口(13)的第一出孔(23),以及设置于第一旁通部(21)的第二出孔(24);所述第二安装板(3)设有连通至第一进孔(22)的第二进孔(32),以及延伸至所述第二旁通部(31)且朝远离第一旁通部(21)的方向凸起的凸壳结构(33),所述凸壳结构(33)的横截面呈u形且凸壳结构(33)的u形开口朝向第一旁通部(21),所述凸壳结构(33)和第一旁通部(21)围合形成导流道(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笪兵许惠松徐涛项旭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路润冷却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