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特别是涉及一种龙香芋的遗传转化方法。
技术介绍
1、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俗称芋头,为天南星科单子叶植物,其利用历史可追溯到28000年前的所罗门岛。芋的主要食用部位为地下球茎,是亚太、非洲和美洲地区5亿多人的主食和蔬菜。我国有2000多年的芋栽培历史,是世界上第二大芋生产国和最大出口国,泰州作为国内重要的芋生产产区,拥有超过800年的栽培历史,以“四朵金花”闻名海内外,其中之一的龙香芋,产于泰州特色的垛田地区,是江苏省少有的魁芋品种,常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左右。
2、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民众的食用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逐渐从吃饱转为追求更加营养、更加健康、更加安全的健康导向型消费模式。与之相适应的,我国农业也已进入以营养为主的3.0时代,这就要求更加重视营养品质的提升,增强芋的营养和健康效益,品种改良是提升芋营养品质的最佳手段。但芋在自然条件下极少开花,从而限制了芋的有性杂交,仅依赖于单一的育种手段,无法实现对芋营养品质的有效改良,随着作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快速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芋头的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以芋头的顶芽或腋芽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得到幼苗;切下所述幼苗的茎段或叶片作为外植体,在预培养的培养基上进行预培养;转移到含有AS组分的农杆菌侵染液中进行孵育,得到侵染后的外植体;用无菌滤纸吸干外植体表面残留的菌液,转移到共培养培养基中共培养3-4d;用含有特美汀的无菌水清洗所述共培养所得的外植体,去除外植体表面水分,转移到含有谷氨酰胺的抗性脱分化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得到抗性愈伤组织;将所述抗性愈伤组织置于特美汀浓度递减的恢复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转入含有活性炭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得到丛生芽;所述丛生芽经生根、炼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芋头的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以芋头的顶芽或腋芽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得到幼苗;切下所述幼苗的茎段或叶片作为外植体,在预培养的培养基上进行预培养;转移到含有as组分的农杆菌侵染液中进行孵育,得到侵染后的外植体;用无菌滤纸吸干外植体表面残留的菌液,转移到共培养培养基中共培养3-4d;用含有特美汀的无菌水清洗所述共培养所得的外植体,去除外植体表面水分,转移到含有谷氨酰胺的抗性脱分化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得到抗性愈伤组织;将所述抗性愈伤组织置于特美汀浓度递减的恢复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转入含有活性炭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得到丛生芽;所述丛生芽经生根、炼苗、假植和pcr鉴定后,得到阳性转基因芋头苗,最后进行定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愈伤组织诱导是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进行,所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组分为:4.4g﹒l-1ms培养基+30g﹒l-1蔗糖+7g﹒l-1琼脂+2mg﹒l-16-ba+1mg﹒l-1naa。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培养的培养基组分为:4.4g﹒l-1ms培养基+30g﹒l-1蔗糖+7g﹒l-1琼脂+2mg﹒l-12,4-d+1mg﹒l-16-ba+0.5mg﹒l-1na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农杆菌侵染液的制备方法为:将农杆菌的单菌落接种到yeb培养基中培养直至od600值达到0.6-0.8;将活化过夜的农杆菌按1:100-1:50的比例接种到所述yeb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离心弃上清后加入到侵染液中去重悬菌体,调整重悬液的od600值至0.1-0.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侵染液的组分为:4.4g﹒l-1ms培养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薇,冯梦诗,于亮亮,王安,王瑞,蔡迎春,孔新年,常庆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