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建立、鉴定方法及其在鱼类病毒学和免疫学中的应用技术_技高网

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建立、鉴定方法及其在鱼类病毒学和免疫学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26189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建立、鉴定方法及其在鱼类病毒学和免疫学中的应用,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建立方法的流程如下:无菌剪切黄唇鱼的鳍条组织进行洗涤;洗涤后,用剪刀将组织切碎,用胰蛋白酶EDTA溶液的混合物分散成单个细胞,悬浮液进行网筛过滤,将细胞进行多次洗涤,然后转移到组织培养瓶中进行孵育;定期更换部分培养基,直到迁移的细胞形成汇合的单层。用胰蛋白酶‑EDTA传代培养单层细胞。继代培养直至培养基中的FBS水平降低至10%。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从黄唇鱼的鳍条组织中获得永生细胞系,新建立的细胞系对多种鱼类病毒敏感和可有效转染外源基因,将可以用于鱼类遗传学、病毒学和免疫学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细胞培养,具体为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建立、鉴定方法及其在鱼类病毒学和免疫学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隶属硬骨鱼纲鲈形同石首鱼科,为近海暖温性底层肉食性鱼类,栖息于近海水深50-60m的海区,喜欢在淡水和海水的交汇河口海域生活。目前的数据表明,至少有4种病毒可以感染养殖和野生的黄唇鱼,这些病原体的感染通常与高死亡率事件有关。

2、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病毒鉴定金标准是细胞培养分离和事后鉴定。更重要的是,易感鱼细胞系对于疫苗开发、重组蛋白的生产是必需的,并且这些细胞系用作研究病毒病理学和免疫学的合适模型,目前大约有783种鱼类细胞系可供研究人员使用,尽管组织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但大多数鱼类细胞系是从鱼鳍和胚胎中获得的。

3、然而,只有2个大口黑鲈细胞系lbt-2来源于尾干和来源于卵巢的性腺细胞系。并且现有的这些细胞系不是商业上可获得的。无法大量有效的应用于疫苗开发、重组蛋白生产等领域,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建立、鉴定方法及其在鱼类病毒学和免疫学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建立、鉴定方法及其在鱼类病毒学和免疫学中的应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可以从黄唇鱼的鳍条组织中获得永生细胞系,并且新建立的细胞系对许多鱼类病毒高度敏感,可用于未来的遗传学、病毒学和免疫学研究。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应用,黄唇鱼鳍条细胞系应用于鱼类病毒学、遗传学和免疫学领域中,黄唇鱼鳍条细胞系还可以应用于水生动物保护和水产养殖

3、一种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建立方法,该建立方法的流程如下:无菌剪切黄唇鱼的鳍条组织进行洗涤;洗涤后,用剪刀将组织切碎,用胰蛋白酶edta溶液的混合物分散成单个细胞,悬浮液进行网筛过滤,将细胞进行多次洗涤,然后转移到组织培养瓶中进行孵育;定期更换部分培养基,直到迁移的细胞形成汇合的单层,培养单层细胞,继代培养直至停止使用抗生素。

4、进一步的,还包括超低温保存和复苏过程:黄唇鱼鳍条细胞在多次传代后冷冻保存;细胞被传代培养并生长至汇合,进行离心处理;将沉淀的细胞悬浮在新鲜制备的冷冻液中观察培养基,然后将细胞悬液转移至在冷冻瓶中,最后转移到液氮中。

5、进一步的,所述复苏过程包括:将冷冻小瓶快速解冻,并将细胞逐滴混合在l-15完全培养基,再将试管进行离心处理,悬浮在l-15完全培养基中,并接种到细胞瓶中接种培养。

6、进一步的,l-15中添加胎牛血清、青霉素和链霉素;所述鳍条组织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的磷酸盐缓冲盐水洗涤。

7、一种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鉴定方法,所述鉴定方法包括细胞生长速率分析、染色体分析、gfp报告基因转染、支原体污染的检测、细胞系的来源的确认、病毒敏感性分析、病毒滴度的测定、抗病毒免疫。

8、进一步的,所述细胞生长速率分析包括以下流程:采用细胞研究培养基、培养温度和胎牛血清浓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将bt细胞接种到培养瓶中,加入杜尔贝科氏改良伊格尔氏培养基,在播种后每天测量细胞增殖活性,并将每个试验条件下的三个重复烧瓶中的细胞胰蛋白酶化,并进行计数。

9、进一步的,所述gfp报告基因转染包括以下流程:将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n1转染到bt细胞中,并将已转染的黑头米诺鱼细胞在孔板接种,用无血清培养基洗涤单层一次,使用转染试剂将质粒加入细胞中;未转染质粒的细胞用作阴性对照;最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

10、所述支原体污染的检测包括以下流程:检测支原体污染,bt细胞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将上清液转移到微离心管中离心;将沉淀溶解在缓冲液中,在加热涡旋后再次离心,取上清液作为pcr的模板;反应中包括阳性和无模板对照;扩增产物在琼脂糖凝胶中分离。

11、进一步的,所述细胞系的来源的确认包括以下流程:对黄唇鱼的16s rrna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进行部分扩增和测序,鉴定bt细胞系的来源;从bt细胞中分离模板dna,进行pcr扩增16s和coⅰ基因的部分片段;pcr的热循环,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用溴化乙锭染色,使用紫外透射仪观察;从凝胶中切除扩增子,进行纯化并测序;对比已知的数据库序列。

12、进一步的,所述病毒滴度的测定包括以下流程:用感染了msrv、lmbv、isknv、svcv、tilv和gcrv-i的bt细胞中的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tcid50;制备连续稀释液,同时将培养板接种bt细胞悬液;然后将含有病毒或上清液每稀释接种;清空孔后在所有试验孔和对照孔中加入培养基;培养皿孵育并观察平板,计算tcid50;

13、所述抗病毒免疫包括以下流程:在组织培养板中感染,检测bt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

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5、1.本专利技术可以从黄唇鱼的鳍条组织中获得永生细胞系,并且新建立的细胞系对许多鱼类病毒高度敏感,可以用于未来的遗传学、病毒学和免疫学研究。

16、2.该黄唇鱼鳍条细胞系主要由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组成,它们的核型显示大多数细胞在第60代具有二倍体数目,2n=64。细胞色素氧化酶i和16s rrna基因的测序证实bt细胞来源于黄唇鱼。细胞系检测支原体污染,发现为阴性。bt细胞成功转染gfp报告基因,表明这些细胞可用于基因表达研究。

17、3.除nnv病毒外,所有受试病毒都能在bt细胞中复制。复制msrv,lmbv,isknv,svcv和tilv的效率范围为107.24至108.82tcid 50/ml,且仅用nnv感染诱导i型干扰素基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黄唇鱼鳍条细胞系应用于鱼类病毒学、遗传学和免疫学领域中,黄唇鱼鳍条细胞系还可以应用于水生动物保护和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2.一种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建立方法的流程如下:无菌剪切黄唇鱼的鳍条组织进行洗涤;洗涤后,用剪刀将组织切碎,用胰蛋白酶EDTA溶液的混合物分散成单个细胞,悬浮液进行网筛过滤,将细胞进行多次洗涤,然后转移到组织培养瓶中进行孵育;定期更换部分培养基,直到迁移的细胞形成汇合的单层,培养单层细胞,继代培养直至停止使用抗生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低温保存和复苏过程:黄唇鱼鳍条细胞在多次传代后冷冻保存;细胞被传代培养并生长至汇合,进行离心处理;将沉淀的细胞悬浮在新鲜制备的冷冻液中观察培养基,然后将细胞悬液转移至在冷冻瓶中,最后转移到液氮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苏过程包括:将冷冻小瓶快速解冻,并将细胞逐滴混合在L-15完全培养基,再将试管进行离心处理,悬浮在L-15完全培养基中,并接种到细胞瓶中接种培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L-15中添加胎牛血清、青霉素和链霉素;所述鳍条组织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的磷酸盐缓冲盐水洗涤。

6.一种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鉴定方法包括细胞生长速率分析、染色体分析、GFP报告基因转染、支原体污染的检测、细胞系的来源的确认、病毒敏感性分析、病毒滴度的测定、抗病毒免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生长速率分析包括以下流程:采用细胞研究培养基、培养温度和胎牛血清浓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将BT细胞接种到培养瓶中,加入杜尔贝科氏改良伊格尔氏培养基,在播种后每天测量细胞增殖活性,并将每个试验条件下的三个重复烧瓶中的细胞胰蛋白酶化,并进行计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FP报告基因转染包括以下流程:将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N1转染到BT细胞中,并将已转染的黑头米诺鱼细胞在孔板接种,用无血清培养基洗涤单层一次,使用转染试剂将质粒加入细胞中;未转染质粒的细胞用作阴性对照;最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系的来源的确认包括以下流程:对黄唇鱼的16S rRNA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进行部分扩增和测序,鉴定BT细胞系的来源;从BT细胞中分离模板DNA,进行PCR扩增16S和COⅠ基因的部分片段;PCR的热循环,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用溴化乙锭染色,使用紫外透射仪观察;从凝胶中切除扩增子,进行纯化并测序;对比已知的数据库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滴度的测定包括以下流程:用感染了MSRV、LMBV、ISKNV、SVCV、TiLV和GCRV-I的BT细胞中的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TCID50;制备连续稀释液,同时将培养板接种BT细胞悬液;然后将含有病毒或上清液每稀释接种;清空孔后在所有试验孔和对照孔中加入培养基;培养皿孵育并观察平板,计算TCID50;

...

【技术特征摘要】

1.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黄唇鱼鳍条细胞系应用于鱼类病毒学、遗传学和免疫学领域中,黄唇鱼鳍条细胞系还可以应用于水生动物保护和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2.一种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建立方法的流程如下:无菌剪切黄唇鱼的鳍条组织进行洗涤;洗涤后,用剪刀将组织切碎,用胰蛋白酶edta溶液的混合物分散成单个细胞,悬浮液进行网筛过滤,将细胞进行多次洗涤,然后转移到组织培养瓶中进行孵育;定期更换部分培养基,直到迁移的细胞形成汇合的单层,培养单层细胞,继代培养直至停止使用抗生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低温保存和复苏过程:黄唇鱼鳍条细胞在多次传代后冷冻保存;细胞被传代培养并生长至汇合,进行离心处理;将沉淀的细胞悬浮在新鲜制备的冷冻液中观察培养基,然后将细胞悬液转移至在冷冻瓶中,最后转移到液氮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苏过程包括:将冷冻小瓶快速解冻,并将细胞逐滴混合在l-15完全培养基,再将试管进行离心处理,悬浮在l-15完全培养基中,并接种到细胞瓶中接种培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l-15中添加胎牛血清、青霉素和链霉素;所述鳍条组织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的磷酸盐缓冲盐水洗涤。

6.一种黄唇鱼鳍条细胞系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鉴定方法包括细胞生长速率分析、染色体分析、gfp报告基因转染、支原体污染的检测、细胞系的来源的确认、病毒敏感性分析、病毒滴度的测定、抗病毒免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素君陆丙乾胡玉婷陆昌胜黄建强刘文瑜酆伟戴国贤周永东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