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接-胶结的片状软岩土材料以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1869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25
本申请涉及一种桥接‑胶结的片状软岩土材料,桥接、胶结的片状软岩土中的水泥胶结起胶结作用,细黏土起桥接作用,在片状软岩土颗粒接触点处生成针状晶体胶结,细黏土使水泥可在架空大孔隙中形成网状胶结,两者联合作用降低了压实土架空大孔隙的数量;所述桥接、胶结的片状软岩土包含水泥、片状软岩土、细黏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掺入的细黏土,在压实初期,可以在片状土颗粒起级配与充填作用,在压实时即可以降低孔隙率。在养护28天后,在大孔隙中充填一定数量的细黏土,细黏土在大孔隙中起搭桥作用,可以使较短的针状胶结在大孔隙中可以形成,从而阻断大孔隙的连通性,将片状土的渗透等级从低渗透性降低至极低渗透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路基填料改良,具体涉及一种桥接-胶结的片状软岩土材料以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技术背景

1、片状岩如页岩、千枚岩、板岩由于其风化程度高且期硬度低,在路基填筑过程中迅速破碎,但仍保持其片状特性。一部分片状软岩颗粒在压实过程中呈面-面接触,而另一部分颗粒呈点-点接触或点-面接触,从而形成架空大孔隙。架空大孔隙的孔径较大,透水性强,是水侵入路基的主要通道,造成片状土颗粒吸水膨胀而崩解,使路基发生膨胀、侵蚀等,给路基长期稳定性造成危害。

2、采用传统的水泥、石灰改良片状软岩时,如果采用水泥、石灰掺量较大时,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但这样会增加工程造价。当水泥掺量较少时(不大于3%时),在养护过程中水泥主要发生水化反应与硬凝反应,在压实土体内生成网状胶结,大大降低土的渗透性。但是限于生成针状晶体长度的限制,这些针状晶体仅在接触点或者颗粒距离较小的地方生成,并不能在架空大孔隙中形成,这些残存的大孔隙仍是水侵入压实土体的通道。另外由于水泥掺量较少,其形成的胶结物不能完全包裹片状软岩土颗粒,仍会发生吸水膨胀而崩解,给路基长期稳定性造成危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接-胶结的片状软岩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胶结的片状软岩土中的水泥胶结起胶结作用,细黏土起桥接作用,在片状软岩土颗粒接触点处生成针状晶体胶结,细黏土使水泥可在架空大孔隙中形成网状胶结,两者联合作用降低了压实土架空大孔隙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接-胶结的片状软岩土材料,所述水泥使用量为片状软岩土和干细黏土质量的3%~6%,细黏土的使用量为片状软岩土质量的20%~40%。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桥接-胶结的片状软岩土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在在于,所述m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接-胶结的片状软岩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胶结的片状软岩土中的水泥胶结起胶结作用,细黏土起桥接作用,在片状软岩土颗粒接触点处生成针状晶体胶结,细黏土使水泥可在架空大孔隙中形成网状胶结,两者联合作用降低了压实土架空大孔隙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接-胶结的片状软岩土材料,所述水泥使用量为片状软岩土和干细黏土质量的3%~6%,细黏土的使用量为片状软岩土质量的20%~40%。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桥接-胶结的片状软岩土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在在于,所述m1=0.2~0.4倍的m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秀绍周志杰胡洲莫林利赵林浩邓琪李云帆方焘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