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接触电池、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61583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21
本申请适用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背接触电池、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背接触电池包括电池基片和第一绝缘件,电池基片的背面形成有交错分布的两种极性的副栅,背面包括交错分布的汇流区域和非汇流区域;第一绝缘件在非汇流区域的边缘,沿汇流区域的延伸方向连续设置,覆盖副栅位于非汇流区域靠近汇流区域的部分。如此,由于第一绝缘件在非汇流区域的边缘沿汇流区域的延伸方向连续设置,覆盖副栅位于非汇流区域靠近汇流区域的部分,故可以避免副栅在非汇流区域靠近汇流区域的边缘,与极性相反的汇流件导通,可以保证背接触电池的正常工作,降低背接触电池短路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太阳能电池,尤其涉及一种背接触电池、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1、太阳能电池发电为一种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来源,其利用半导体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可以将太阳光转化成电能。

2、相关技术中的背接触电池中,两种极性的副栅交错分布。在利用汇流件汇流副栅时,副栅容易与异性的汇流件导通,从而引起短路。

3、基于此,如何降低背接触电池短路的风险,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背接触电池、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旨在解决何降低背接触电池短路的风险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的背接触电池,包括电池基片和第一绝缘件,所述电池基片的背面形成有交错分布的两种极性的副栅,所述背面包括交错分布的汇流区域和非汇流区域;所述第一绝缘件在所述非汇流区域的边缘,沿所述汇流区域的延伸方向连续设置,覆盖所述副栅位于所述非汇流区域靠近所述汇流区域的部分。

3、可选地,所述第一绝缘件的厚度为10μm-50μm。

4、可选地,所述第一绝缘件在所述非汇流区域的边缘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基片和第一绝缘件,所述电池基片的背面形成有交错分布的两种极性的副栅,所述背面包括交错分布的汇流区域和非汇流区域;所述第一绝缘件在所述非汇流区域的边缘,沿所述汇流区域的延伸方向连续设置,覆盖所述副栅位于所述非汇流区域靠近所述汇流区域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厚度为10μm-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在所述非汇流区域的边缘的宽度为100μm-10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形成有主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基片和第一绝缘件,所述电池基片的背面形成有交错分布的两种极性的副栅,所述背面包括交错分布的汇流区域和非汇流区域;所述第一绝缘件在所述非汇流区域的边缘,沿所述汇流区域的延伸方向连续设置,覆盖所述副栅位于所述非汇流区域靠近所述汇流区域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厚度为10μm-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在所述非汇流区域的边缘的宽度为100μm-10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形成有主栅,所述主栅设于所述汇流区域并自所述第一绝缘件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覆盖面积与所述背接触电池的总面积的比值为10%-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接触电池为无主栅电池,每个所述副栅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汇流区域,每个所述副栅的其余部分位于所述非汇流区域,所述汇流区域用于设置串接件,每个所述串接件对应的所述汇流区域露出相同极性的副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区域设有一种极性的所述副栅,所述汇流区域全面地自所述第一绝缘件露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区域设有两种极性的所述副栅,所述背接触电池包括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二绝缘件在所述汇流区域覆盖与对应的所述串接件极性相反的所述副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和所述第二绝缘件的覆盖面积之和与所述背接触电池的总面积的比值为5%-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接触电池包括第三绝缘件,所述第三绝缘件在所述非汇流区域,从所述第一绝缘件沿所述副栅的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理想王永谦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富山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