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154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21
在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二次电池用的负极(12)中,负极活性物质层(41)具有第1活性物质层(41A)和第2活性物质层(41B)。第2活性物质层(41B)的迂曲度τ<subgt;2</subgt;小于第1活性物质层(41A)的迂曲度τ<subgt;1</subgt;,由式2算出的B值为1.7~1/A值。负极活性物质层(41)的迂曲度×负极活性物质层(41)的厚度=A值···式1含Si材料相对于活性物质的质量的含有比率/A值=B值···式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公开涉及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使用该负极的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适用于车载用途、蓄电用途等,要求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性能(高倍率特性)、良好的循环特性等电池性能。负极作为二次电池的主要构成要素,其对这些性能有较大影响,因此针对负极进行了诸多研究。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备正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该正极包含使用压汞仪测定的孔隙迂曲度为7以上且60以下的正极活性物质层。专利文献1记载了使用该正极而发挥良好的倍率特性这一效果。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9/003835号


技术实现思路

1、然而,减小活性物质层的迂曲度时,虽然电池的倍率特性会提高,但存在活性物质颗粒的填充密度下降导致单位体积的容量下降并且活性物质颗粒孤立于活性物质层的导电路径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的问题。另外,在使用多种物性不同的活性物质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其混合比率对迂曲度进行优化。特别是,在使用充放电时的膨胀率相差较大的石墨和含si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备集电体和形成在所述集电体上的活性物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B值为1.9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迂曲度τ2相对于所述迂曲度τ1的比率(τ2/τ1)为0.3≤(τ2/τ1)<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第1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所述活性物质层的厚度的50%~8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第1活性物质层和所述第2活性物质层包含除所述石墨以外的碳材料作为导电剂。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备集电体和形成在所述集电体上的活性物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b值为1.9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迂曲度τ2相对于所述迂曲度τ1的比率(τ2/τ1)为0.3≤(τ2/τ1)<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谷川正树渡边公士佐藤直道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