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151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棘轮扳手,其包括:本体单元,其具有位于其一侧的圆槽和止动构件;头部单元,其包括以可旋转方式穿过本体单元的圆槽的壳体和接合在壳体的外缘处的棘轮,并且当棘轮与止动构件啮合时头部单元能够选择性地沿一个方向旋转;以可旋转方式销接合在壳体内的蜗杆;一对臂,其中每个臂的一端插入壳体的内部并销接合在壳体的内部,同时每个臂的上侧上形成有螺纹并且所述螺纹与蜗杆啮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棘轮扳手,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使得可以连续地#^或 松开各种不同尺寸的螺栓和螺母而无需另外使用套筒并且可以接合或松 开甚至在工件的相对较深的槽中的螺栓和螺母的扳手。
技术介绍
总体而言,众所周知棘轮扳手是用于拧紧或松开螺栓或螺母的工 具。棘轮扳手根据其尺寸、型式和使用方法可以分成各种不同类型。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棘轮扳手包括本体10、接合于本体 10的一侧并具有附接到其外缘的棘轮的头部单元30、接合于本体10的 另 一侧的手柄单元20和插入头部单元30并配备有用于容纳螺栓或螺母 的槽的套筒40。当需要用棘轮扳手接合或松开螺栓或螺母时,手柄单元20沿一个 方向或沿另一个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则头部单元30和套筒40旋转,因 此插入套筒40的螺栓头50便旋转从而拧紧或松开螺栓。然而,因为传统棘轮扳手的套筒只有当接合或松开单一标准尺寸的 螺栓时才能够使用,其不利之处在于,当接合或松开不同尺寸的螺栓时 要用各种不同尺寸的套筒,这导致使用中有诸多不便。当需要接合或松开不同尺寸的螺栓时,用一个棘轮扳手接合或松开 一个对应的螺栓,然后从头部单元松开套筒,并在头部单元上接合不同 尺寸的新套筒从而接合或松开不同尺寸的螺栓。无论何时需要接合或松 开不同尺寸的螺栓,都应该更换相应尺寸的套筒从而分别接合和松开不 同尺寸的螺栓。因为需要配备多个用于不同尺寸的螺栓的套筒,所以就需要很大的 成本,并且需要沉重的工具箱用于储备不同尺寸的套筒。在现有技术中, 不可能接合或松开设置于工件的深槽中的螺栓或螺母。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发现的问题 的棘轮扳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连续掩^或松开各种不同尺寸的螺栓或螺母而无需使用另外的套筒的4iM^扳手,该目的通过下列设置来实 现本体单元,其具有位于其一侧的圆槽和止动构件;头部单元,其包括 以可旋转方式穿过本体单元的圆槽的壳体和^^在壳体的外缘处的沐洽, 并且当沐洽与止动构件啮合时头部单元能够选择性地沿一个方向旋转;以 可旋转方式销^在壳体的内部的蜗杆;以及一对臂,其中每个臂的一端 插入壳体的内部并销接合在壳体的内部,同时每个臂的上侧上形成有螺 紋并且所述螺紋与蜗杆啮合。为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棘轮扳手,其包括本体单元,其具有位于其一侧的圆槽和止动构件;头部单元,其包括以可旋转方式穿过本体单元的圆槽的壳体和M在壳体的外缘处的棘轮,并且当,与止动构件啮 合时,头部单元能够选择性地沿一个方向旋转;以可旋转方式销^在壳体的内部的蜗杆;以及一对臂,其中每个臂的一端插入壳体的内部并销 接合在壳体的内部,同时每个臂的上侧上形成有螺紋并且所述螺紋与蜗 杆啮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控制杆设置于本体单元的外侧并通过调 节销与止动构件相连接以便使止动构件能够旋转。才艮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止动构件形成为三角形并在其一侧的两 端配备有齿构件以便与a啮合,并且一对圆形弯曲部分相邻地形成于止 动构件另 一侧从而更接近设置于止动构件一侧的第 一球法兰的球。才艮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壳体形成为内部具有一定空间的圆筒状, 壳体形成有用于与蜗杆啮合的矩形蜗杆插槽并且在其下表面上形成有用 于所述一对臂的滑动的臂导向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蜗杆构造成螺紋相对于其中心相互对称, 因此所述一对臂随着所述蜗杆的旋转而沿相反的方向旋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一对臂配备有相对的平坦表面,并5且V形M槽分别形成于所述臂的所勤目对的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圆槽进一步形成于该M槽的弯曲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具有通孔的盖形成于本体单元的下侧, 并且壳体的下端通过所述通孔暴露到外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该扳手还设置有以可拆卸方式掩^到每 个所述臂的下端的转接件,并且扳手套筒可附接到转接件的 一侧或者从转 接件的一侧拆卸下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转接件包括臂^^单元和套筒M单元, 臂接合单元具有从形成于臂接合单元内部的臂接合槽的中心突起到臂接 合槽上侧的导向单元,套筒^^单元具有矩形截面并从臂M单元向下突 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二球法兰设置于臂^单元的内表面 的 一侧,并且与第二球法兰对应的法兰槽形成于所述臂的外表面的 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三球法兰设置于套筒掩^单元的一侧 以1更与板手套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由橡胶或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手柄单元 设置在本体单元另 一侧的外表面上以便防止滑脱。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棘轮扳手中,应该理解的是,通过借助于 采用蜗杆的简单结构将臂安装到头部单元中并通过相对于螺栓头的标准 调节臂,可以在掩^或松开不同尺寸的螺栓时进行连续的螺栓掩^或松开 作业而无需附加的套筒。因为不需要套筒工具箱来储备不同尺寸的套筒, 所以可4吏用性显著增强,而且其成本不^Jf艮高。此外,由于臂的长度可适当调节,因此可以接合或水>开甚至形成于工 件内的深槽中的螺栓或螺母。在臂中#^转接件可4吏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扳手套筒。附图说明参考附图将会使本专利技术变得更好理解,所述附图仅以图示的方式给出因此不够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附图中图l是示出传统棘轮扳手的结构的立体图2和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棘轮扳手的立体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棘轮扳手的截面图5是沿图4中的A-A线的剖面图6是沿图4中的B-B线的剖面图7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转接件的示意图;和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棘轮扳手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图2和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棘轮扳手的立体图。图 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棘轮扳手的截面图。图5是沿图4中 的A-A线的剖面图。图6是沿图4中的B-B线的剖面图。图7是示出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转接件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 式的棘轮扳手的使用状态图。如图2至图6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棘轮扳手100包括本 体单元200和头部单元300。更优选地,该棘轮扳手100进一步包括手 柄单元400、盖500及转接件600。圆孔210形成于本体单元200的一侧,并且手柄单元400形成于沿 本体单元200的另一侧纵向延伸的外表面上。优选地,手柄单元400用 光滑的橡胶或硅或合成树脂材料制成,这使得使用者能够容易地抓握而 不致滑脱。更具体地,除盖500插入的部分外本体单元200是整体制成的。由 于具有上述结构,当接合或松开螺栓或螺母时,本体单元内部不发生任何运动。盖500借助一定的接合构件-例如螺栓等以可拆卸方式接合到本体 单元200的一个下侧,同时盖500稳定地支撑壳体310和第一球法兰 240,稍后将对此进行描述。盖500配备有位于其一侧的圆形通孔510 和位于其另 一侧的带调节销的盖孔520,通孔510用于将壳体310容纳 在其中,调节销以可旋转方式插入盖孔520并且将止动构件220和控制 杆230连接起来。如图4所示,止动构件220设置于本体单元200的内部。止动构件 220与头部单元300的棘轮320啮合,从而头部单元300沿一个方向旋 转。止动构件220形成为三角形状,并且与棘轮3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棘轮扳手,包括: 本体单元,其具有位于其一侧的圆槽和止动构件; 头部单元,其包括以可旋转方式穿过所述本体单元的圆槽的壳体和接合在所述壳体的外缘处的棘轮,并且当所述棘轮与所述止动构件啮合时所述头部单元能够选择性地沿一个方向旋转 ; 蜗杆,其以可旋转方式销接合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一对臂,其中每个臂的一端插入所述壳体的内部并销接合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每个臂的上侧面形成有螺纹并且所述螺纹与所述蜗杆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8-4-11 10-2008-00335911.一种棘轮扳手,包括本体单元,其具有位于其一侧的圆槽和止动构件;头部单元,其包括以可旋转方式穿过所述本体单元的圆槽的壳体和接合在所述壳体的外缘处的棘轮,并且当所述棘轮与所述止动构件啮合时所述头部单元能够选择性地沿一个方向旋转;蜗杆,其以可旋转方式销接合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一对臂,其中每个臂的一端插入所述壳体的内部并销接合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每个臂的上侧面形成有螺纹并且所述螺纹与所述蜗杆啮合。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中,控制杆设置于所述本体单元 的一个外侧并通过调节销与所述止动构件连接以便使所述止动构件能 够旋转。3. 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其中,所述止动构件 形成为三角形并在其一侧的两端处配备有齿构件以便与所述棘轮啮合, 并且一对圆形弯曲部分相互邻近地形成于所述止动构件的另一侧从而 更接近设置于所述止动构件一侧的第 一球法兰的球。4. 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其中,所述壳体形成 为内部具有一定空间的圆筒状,所述壳体形成有用于与所述蜗杆接合的 矩形蜗杆插槽并且在其下表面上形成有用于所述一对臂的滑动的臂导 向槽。5. 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其中,所述蜗杆构造 成螺紋相对于所述蜗杆的中心相互对称,因此所述一对臂随着所述蜗杆 的旋转而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载洙禹炳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世界工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