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传输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1506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21
本技术涉及黑水虻传输机构,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所述第一传输带进料端与机架铰接,所述第一传输带的出料端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传输带左右摆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传输带的摆动中心为第一传输带进料端与机架的铰接点;所述第二传输带的宽度大于第一传输带的宽度,且第二传输带的进料端位于第一传输带出料端的下方。第一传输带在输送黑水虻的过程中,出料端不断地左右摆动,使得出料端从第二传输带的一侧摆动至另一侧,因此黑水虻能够较为均匀地铺满第二传输带,第二传输带再将黑水虻输送至烘房内部传输机构,保证黑水虻能够较为均匀地铺满烘房内部传输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黑水虻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黑水虻传输机构


技术介绍

1、黑水虻幼虫富含营养物质,可用于动物的养殖。新鲜的黑水虻幼虫含水量高,易损坏和腐烂,因此,为了便于黑水虻的运输和存储,需要将黑水虻的活体幼虫进行灭活并烘干,以延长存储时间。具体地,先利用灭火设备对黑水虻活体幼虫进行灭活,然后利用外部传输机构将灭火后的黑水虻输送至烘干机进行烘干。申请人采用的灭火机包括加热室和贯穿加热室的转动筒体,加热室对转动筒体进行加热,将黑水虻从转动筒体的一端输送至转动筒体内,黑水虻受热后失去活性,然后从转动筒体的另一端排出,排出后落在外部传输机构上。申请人采用的烘干机构为大型的烘房,烘房内部设置了带动黑水虻移动的内部传输机构。为了保证灭活效率,转动筒体单位长度内的黑水虻数量较少,使得黑水虻快速灭火,并且很快通过整个转动筒体;为了提高烘干效果,内部传输机构缓慢运行,且内部传输机构单位长度上堆放的黑水虻远远多于转动筒体单位长度内黑水虻。从转动筒体排出的黑水虻,无法均匀铺设在外部传输机构上,也就使得外部传输机构无法将黑水虻均匀铺设在内部传输机构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黑水虻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3)以及设置在机架(3)上的第一传输带(1)和第二传输带(2),所述第一传输带(1)进料端与机架(3)铰接,所述第一传输带(1)的出料端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传输带(1)左右摆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传输带(1)的摆动中心为第一传输带(1)进料端与机架(3)的铰接点;所述第二传输带(2)的宽度大于第一传输带(1)的宽度,且第二传输带(2)的进料端位于第一传输带(1)出料端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带(1)的边缘设置有边框(4),所述第一传输带(1)安装于边框(4),所述第一传输带(1)进料端的边...

【技术特征摘要】

1.黑水虻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3)以及设置在机架(3)上的第一传输带(1)和第二传输带(2),所述第一传输带(1)进料端与机架(3)铰接,所述第一传输带(1)的出料端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传输带(1)左右摆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传输带(1)的摆动中心为第一传输带(1)进料端与机架(3)的铰接点;所述第二传输带(2)的宽度大于第一传输带(1)的宽度,且第二传输带(2)的进料端位于第一传输带(1)出料端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带(1)的边缘设置有边框(4),所述第一传输带(1)安装于边框(4),所述第一传输带(1)进料端的边框底部设置有竖直的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下端与机架(3)转动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水虻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带(1)出料端两侧边的内侧设置有导向板(6),在第一传输带(1)的传输方向上,导向板(6)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水虻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3)上设置有圆弧形的导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清平潘福伦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市益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