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榨油机上料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1468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2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榨油机上料斗,涉及榨油设备技术领域,该上料斗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活动设有上料筒,上料筒内部转动设有绞龙叶片,上料筒底部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绞龙叶片的底部固定连接,上料筒侧壁底部连通有上料斗本体,上料筒侧壁底部连通有出料管,还包括移动机构、调节机构,支撑架底部设有带动其进行位置改变的移动机构,支撑架侧壁设有用于调节上料筒高度的调节机构,通过设置移动机构与稳固机构,达到了便于移动的效果,利用万向轮方便移动榨油机上料斗,不需要工作人员通过搬运来进行位置改变,省时省力,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利用电动推杆带动稳定板向下移动,使得稳定板与地面紧密接触,防止榨油机上料斗发生侧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榨油设备,具体是一种榨油机上料斗


技术介绍

1、油料作物提取其中的油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化学浸取的方式,另一种便是物理压榨。物理压榨榨油的方式历史比较悠久,古代是使用慢慢挤压的方式使油料作物里面的油脂被挤压出来,随着工业化进行,现在榨油机能够高效的将油料作物的油脂压榨出来,油料作物在榨油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进料斗进入榨油机设备。

2、现有专利公告号为cn 220053022 u的专利中记载的一种榨油机上料斗,其中记载的上料斗包括上料架,所述上料架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内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内侧均通过支杆转动连接有上料筒,通过转动把手实现螺纹杆带动滑块在横杆内的滑槽内滑动,实现上料筒能够依托滑轨,通过球体进行滑动,实现上料筒顶部出料筒高度和角度的调节,但该上料斗不方便进行位置移动,每次改变位置时,都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搬运,费时费力,降低了工作效率,实用性较差,且没有稳固机构,容易造成侧翻,存在较强的安全隐患。

3、基于此,现在提供一种榨油机上料斗,可以消除现有装置存在的弊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榨油机上料斗,包括支撑架(100),所述支撑架(100)上活动设有上料筒(203),所述上料筒(203)内部转动设有绞龙叶片(201),所述上料筒(203)底部设有驱动电机(202),所述驱动电机(202)的输出端与所述绞龙叶片(20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料筒(203)侧壁底部连通有上料斗本体(200),所述上料筒(203)侧壁底部连通有出料管(20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机构、调节机构、辅助机构,所述支撑架(100)底部设有带动其进行位置改变的移动机构,所述支撑架(100)侧壁设有用于调节所述上料筒(203)高度的调节机构,所述上料筒(203)侧壁设有便于其稳定调节的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榨油机上料斗,包括支撑架(100),所述支撑架(100)上活动设有上料筒(203),所述上料筒(203)内部转动设有绞龙叶片(201),所述上料筒(203)底部设有驱动电机(202),所述驱动电机(202)的输出端与所述绞龙叶片(20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料筒(203)侧壁底部连通有上料斗本体(200),所述上料筒(203)侧壁底部连通有出料管(20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机构、调节机构、辅助机构,所述支撑架(100)底部设有带动其进行位置改变的移动机构,所述支撑架(100)侧壁设有用于调节所述上料筒(203)高度的调节机构,所述上料筒(203)侧壁设有便于其稳定调节的辅助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榨油机上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万向轮(101)、刹车组件(102),所述支撑架(100)底部四周对称设有万向轮(101),所述万向轮(101)侧壁设有刹车组件(102),两个所述万向轮(101)之间的所述支撑架(100)底部设有使其放置更加稳定的稳固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榨油机上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机构包括电动推杆(103)、稳定板(104),两个所述万向轮(101)之间的所述支撑架(100)底部对称设有电动推杆(103),所述电动推杆(103)的输出端固定设有稳定板(1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榨油机上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板(104)底部设有摩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广永马理想王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