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类二氰基1H-苯并[d]蒽-1-酮热激活延迟荧光近红外发光材料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1276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发光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二氰基1H‑苯并[d]蒽‑1‑酮热激活延迟荧光近红外发光材料与应用。以二氰基1H‑苯并[d]蒽‑1‑酮单元为强受体(A)单元,三苯胺、二联苯苯胺、氧杂桥联三苯胺、二螺芴苯胺等为强给体(D)单元,构筑具有D‑A分子结构的新型近红外TADF材料。这类TADF材料的光致发光最大发射波长实现了自768nm到980nm的近红外发射。制备的掺杂近红外电致发光器件,获得掺杂近红外电致发光器件的最大发射峰分别位于871nm和847nm,对应的最大外量子效率分别为0.364%和0.476%,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光与显示,具体涉及一类二氰基1h-苯并[d]蒽-1-酮热激活延迟荧光近红外发光材料与应用。


技术介绍

1、近红外oleds是一种基于有机材料的新兴技术,其在近红外光谱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chem.soc.rev.,2013,42,6128-6185)。近红外荧光材料理论上激子能够从单重激发态经过辐射跃迁回到基态而发出荧光,也就是s1→s0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大约25%的单重激发态激子用于发光。在许多常规oled布置中,光输出耦合效率通常约为20%,理论上,荧光oled的最大外量子效率(eqe)仅为5%(j.am.chem.soc.,2019,141,46,18390-18394)。

2、2012年,adachi团队取得了重要突破(nature,2012,492,234),开发了一种纯有机小分子热活性延迟荧光(tadf)发光材料。与传统荧光材料相比,tadf材料具有较小单线态(s0)-三重态(t1)能量分裂(δest),通过利用反向系间穿越(risc)来实现激子从三线态到单线态的能量转换(t1→s1),可实现几乎100%的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类二氰基1H-苯并[d]蒽-1-酮热激活延迟荧光近红外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激活延迟荧光近红外发光材料以二氰基1H-苯并[d]蒽-1-酮单元为强受体(A)单元,其分子结构如下式1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氰基1H-苯并[d]蒽-1-酮热激活延迟荧光近红外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激活延迟荧光近红外发光材料的结构式为下列分子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氰基1H-苯并[d]蒽-1-酮热激活延迟荧光近红外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激活延迟荧光近红外发光材料的结构式如下式所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氰基1H-苯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类二氰基1h-苯并[d]蒽-1-酮热激活延迟荧光近红外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激活延迟荧光近红外发光材料以二氰基1h-苯并[d]蒽-1-酮单元为强受体(a)单元,其分子结构如下式1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氰基1h-苯并[d]蒽-1-酮热激活延迟荧光近红外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激活延迟荧光近红外发光材料的结构式为下列分子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氰基1h-苯并[d]蒽-1-酮热激活延迟荧光近红外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激活延迟荧光近红外发光材料的结构式如下式所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氰基1h-苯并[d]蒽-1-酮热激活延迟荧光近红外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氰基1h-苯并[d]蒽-1-酮受体结构如式2所示: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煜周忠鑫潘杰朱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