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沉淀池池外部排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60467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14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沉淀池池外部排泥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双通道外排主管、第一排泥泵、双通道排泥主管和第二排泥泵,所述双通道排泥主管的上层污泥管A通过第一排泥泵与双通道外排主管的上层污泥管B相连通,所述双通道排泥主管的下层污泥管A通过第二排泥泵与双通道外排主管的下层污泥管B相连通,所述上层污泥管A、下层污泥管A远离双通道外排主管的一端安装有连通上层污泥管A和下层污泥管A的连接弯管,所述连接弯管上安装有第三主阀门,沿双通道排泥主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连通支路,多组连通支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对应的混凝沉淀池。本技术同时开启第一排泥泵和第二排泥泵,且逐个开启连通支路,可实现第一排泥泵、第二排泥泵同时对任意一个混凝沉淀池进行排泥工作,加快排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沉淀池池外部排泥系统,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1、混凝沉淀池的功能是通过投加无机絮凝剂和有机高分子助凝剂,使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磷等脱离水相沉淀,从而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浊度、cod和tp,沉淀物沉入池底后通过液压刮泥机收集至集泥槽,然后打开管廊内排泥阀,开启排泥泵将污泥排放至浓缩池。混凝沉淀处理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果稳定、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同时,通过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多种污染物,提高水质。

2、缺点:混凝沉淀处理方法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污泥,需要妥善处理和处置,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

3、申请号为cn201821532701.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反应式斜管平流沉淀池。包括混凝反应机构,与混凝反应机构连接的平流沉淀池,所述混凝反应机构包括池体,在所述池体内采用堰板将池体分割成网格状结构,所述池体纵向堰板设置在端头处交错过水,使得水流成s形经过混凝反应结构,所述池体相邻的两块横向堰板上下交错设置,使得水流从横向堰板上方或者下方通过;所述平流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出水口以及集泥斗,所述混凝反应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沉淀池池外部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通道外排主管、第一排泥泵、双通道排泥主管和第二排泥泵,所述双通道排泥主管的上层污泥管A通过第一排泥泵与双通道外排主管的上层污泥管B相连通,所述双通道排泥主管的下层污泥管A通过第二排泥泵与双通道外排主管的下层污泥管B相连通,所述上层污泥管A、下层污泥管A远离双通道外排主管的一端安装有连通上层污泥管A和下层污泥管A的连接弯管,所述连接弯管上安装有第三主阀门,沿双通道排泥主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连通支路,多组连通支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对应的混凝沉淀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凝沉淀池池外部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支路包括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沉淀池池外部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通道外排主管、第一排泥泵、双通道排泥主管和第二排泥泵,所述双通道排泥主管的上层污泥管a通过第一排泥泵与双通道外排主管的上层污泥管b相连通,所述双通道排泥主管的下层污泥管a通过第二排泥泵与双通道外排主管的下层污泥管b相连通,所述上层污泥管a、下层污泥管a远离双通道外排主管的一端安装有连通上层污泥管a和下层污泥管a的连接弯管,所述连接弯管上安装有第三主阀门,沿双通道排泥主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连通支路,多组连通支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对应的混凝沉淀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凝沉淀池池外部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支路包括与上层污泥管a连通的第一支管、与下层污泥管a连通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远离上层污泥管a的一端通过连通管与第二支管合流后延伸至混凝沉淀池中,所述第一支管上安装有控制该管路通断的第一电控阀门,所述第二支管上安装有控制该管路通断的第二电控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混凝沉淀池池外部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下层污泥管a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上层t型管托,所述上层污泥管a通过多组t型管托与下层污泥管a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混凝沉淀池池外部排泥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静刘淑青颜廷阳郭莎莎郭琨郑灿金
申请(专利权)人:汶上公用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