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支撑核-壳结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260390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支撑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核壳结构催化剂,具有如下通式:xM‑yMO@zShell/mAlO/ZT,质量组成:x为0~5%,y为0~10%,z为0.5~20%,m为0.1~20%,余量为ZT。所述的自支撑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核壳结构催化剂通过如下方法制得:①在纯水或含铝源和碱源的水溶液中对ZT进行水热处理和/或热处理,制得自支撑AlO/ZT复合载体;②用偶联剂配位的含至少一种金属M离子的有机溶液浸渍所制得的AlO/ZT载体,经过烘干、焙烧和还原,制得所述的自支撑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核壳结构催化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自支撑金属或氧化物核壳结构催化剂可用于低浓度甲烷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催化氧化反应、一氧化碳催化氧化反应、合成气制备低碳烯烃(FTO)、甲烷转化制合成气的反应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支撑金属或氧化物核-壳结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催化。


技术介绍

1、在石油炼制、石油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废气净化以及可再生清洁能源的生产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要使用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纳米颗粒所具有的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得纳米催此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远远高于传统催化剂,如用粒径小于2纳米的金纳米催化剂催化co氧化,室温条件下就可将co完全转化(天然气化工,2009,34(3):72-78);用粒径为30纳米的镍纳米催化剂作为环辛二烯加氢生成环辛烯反应的催化剂,其选择性为现在使用的raney镍催化剂的5~10倍,活性是它的2~7倍(石油化工,1991,20(9):633-639)。人们通过控制颗粒尺寸和形状、调控金属的电子状态和金属-载体之间相互作用等方法,来获得更有效的金属纳米催化剂,这也导致金属纳米颗粒的设计变得相当精细复杂。对于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载体通常在决定金属纳米颗粒的催化性能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金属-载体界面的活性周边位点在所有金属表面位点中占据的比例很小,致使催化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支撑金属或氧化物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

3.一种用于甲烷干气重整的自支撑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核-壳结构催化剂,其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ZT是泡沫金属、金属网、金属丝、片状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支撑金属或氧化物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

3.一种用于甲烷干气重整的自支撑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核-壳结构催化剂,其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

7.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勇张巧飞赵国锋柴瑞娟潘霞霞刘晔何鸣元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