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及端子抵持结构;其中电源连接器包括具有若干端子收容通道的绝缘本体,每一端子收容通道中收容一个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独立导电端子的端子对;每一独立导电端子均包括基部和从基部延伸形成的接触部,至少一个独立导电端子上形成朝向另一独立导电端子延伸的抵持部,该抵持部在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受力变形时抵靠在另一独立导电端子上;从而使得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受到外来压力时不会过度变形,保证电力传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及端子抵持结构,特别是一种用于电路板之间传输电力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组合件及其中相互配接的公、母端子。
技术介绍
电子电路的设计者通常会关注于两个基本电路部分,即逻辑(或信号)部分以及电源部分,且在设计逻辑电路吋,因为在逻辑电路中流动的电流较低,使得设计者通常不会考虑由于状态改变所造成(如温度)在电气属性中的任何变化(如电路组件的阻抗),然而,高电流的流动将使得电源电路在电气属性上会产生变化,因此针对使用于电源电路中而设计的电源连接器必须能够散热(主要由焦耳效应所产生),使得因电流改变所造成的电气属性变化可有效减至最低。美国专利第US6,319,075号揭示了一种传输电力的电源连接器组件,这种电源连接器组件由安装于电路板上相互配对插接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组成,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绝缘本体和组装在插座绝缘本体内的母端子组,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绝缘本体和组装在插头绝缘本体内的公端子组。参考图1,每一母端子IO均包括顶侧相连的两片式大面积的平板状本体12、 14和从本体前侧向前延伸形成的上、下两片呈弯曲状对接臂16、 20。当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相互对接并形成电性导通时,公、母端子的对接臂相互弹性接触,母端子10收到公端子插入吋的挤压力而发生变形,而母端子10的平板状本体12、14的上端的U型连接部分42、 44可以提供一定的反作用支撑力,有助于保持母端子10的接触部分不因受力而过度变形。然后,该专利所揭示的母端子为一件式结构,端子主体部连接处为U型结构,此结构需要先冲压出端子主体部然后再折弯,此折弯制程常会造成端子折弯处龟裂,进而影响材料电导特性而降低品质,且折弯后端子因焊接时受高温影响造成金属内应力释放,造成端子外扩影响焊脚正位度,导致与电路板接合时出现不顺畅或连接器焊脚折脚现象。针对以上专利所揭示的母端子之弊端,本专利申请人的另一件专利技术名称为电源连接器组件及其互配端子,申请号为200820031892.1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改进的母端子对结构。参考图2,每个母端子对220由两个相对设置的独立的母端子221、 222组成。每个母端子包括矩形平板状的基部、自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安装脚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接触臂。本专利技术的母端子为两件式设计,采用连续冲压模具直接冲制,无上述折弯所产生的问题,可有效提升品质,并可降低工时成本,使产品组装方便,制程简单且品质稳定。然后,由于母端子221、 222之间相互独立无任何连接或者支撑,公端子插入母端子221、 222的接触臂时产生的挤压力可能导致母端子的接触臂发生较大的变形或者溃縮,影响母端子221、 222的电力传输性能。所以,针对此类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结构设计,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端子的端子抵持式结构设计使得电源连接器的电力传输更加稳定可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源连接器包括具有若干端子收容通道的绝缘本体,每一端子收容通道中收容一个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独立导电端子的端子对;每一独立导电端子均包括基部和从基部延伸形成的接触部,其中至少一个独立导电端子上形成朝向另一独立导电端子延伸的抵持部,该抵持部在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受力变形时抵靠在另一独立导电端子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端子对的两个独立导电段相对镜像设置在同一端子收容通道中,每一导电端子均具有朝向另一独立导电端子延伸的抵持部,每一端子对中的两个独立导电端子的抵持部在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未受力时相互分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抵持部设置在导电端子的基部上,其包括从基部延伸到位于两个独立导电端子的基部之间的空间中的弹片和位于弹片端部的抵持末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可以为插座连接器,所述的端子对为收容于插座连接器的插座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通道内的母端子对,所述的母端子对的对立导电端子为母端子,其包括基部与从基部延伸出来的弹性接触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可以为插头连接器,所述的端子对为收容于插头连接器的插座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通道内的公端子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对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一插座绝缘本体和组装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通道内的母端子对,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一插头绝缘本体和组装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通道内的公端子对,其中每个母端子对包括收容在所述插座绝缘本体内的一个对应端子收容通道内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独立的母端子,其中每个母端子对的母端子上均具有朝向另一母端子延伸的抵持部,在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对接时,该母端子对的两个母端子的抵持部相互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母端子对包括两个相对镜像设置在同一端子收容通道中的母端子,所述的母端子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延伸形成的弹性接触臂,所述的抵持部设置于母端子的基部上,所述的抵持部包括延伸到位于两个独立导电端子的基部之间的空间中的弹片。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对包括可以收容在电源连接器的一个对应端子收容通道内的两个枏对设置的独立的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延伸形成的接触部,其中至少一个导电端子上具有朝向另一导电端子延伸的抵持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端子的结构为两件式设计,制程简单且品质稳定,可以实现对所传输的高电压高电流进行更佳的分流;其次,两件式端子之间设置的抵持结构可以保证端子接触过程中受到外来压力时不会过度变形,保证电力传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已知的电源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另一种已知的电源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源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对接后的立体组合图4为本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5为本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的母端子的立体图6为本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7为本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的公端子的立体图8为本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的母端子与插头连接器的公端子对接前的立体组合图9为对应于图8的俯视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的母端子与插头连接器的公端子对接后的立体组合图11为对应于图10的俯视图12为本专利技术电源连接器组件沿图3中A-A线方向剖开的立体局部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电源连接器组件包括两个相互配对且通过各自的电源端子相互对接而实现高电压高电流传输的两个电源连接器,分别为第一电源连接器和第二电源连接器,第一电源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与安装在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电源端子,第二电源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与安装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二电源端子,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源连接器为插座连接器2,第二电源连接器为插头连接器l,安装在插座连接器2的第一电源端子为母端子,安装在插头连接器l的第二电源端子为公端子,插头连接器l和插座连接器2用来分别安装在一块电路板上,二者可相互插接而实现电源端子公端子和母端子之间的电性导通,进而实现两块电路板之间的电力传输。请参阅图4所示,插座连接器2包括插座绝缘本体21、排列组装在插座绝缘本体21内的若干母端子对220和第一信号端子组23。第一信号端子组23插设于插座绝缘本体21接近中央位置的呈矩阵排列的若干通孔中,其包括用来传输信号的排列成矩阵状的若干针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具有若干端子收容通道的绝缘本体,每一端子收容通道中收容一个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独立导电端子的端子对;每一独立导电端子均包括基部和从基部延伸形成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独立导电端子上形成朝向另一独立导电端子延伸的抵持部,该抵持部在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受力变形时抵靠在另一独立导电端子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具有若干端子收容通道的绝缘本体,每一端子收容通道中收容一个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独立导电端子的端子对;每一独立导电端子均包括基部和从基部延伸形成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独立导电端子上形成朝向另一独立导电端子延伸的抵持部,该抵持部在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受力变形时抵靠在另一独立导电端子上。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对的两个独立导电端子间隔一定空间相对镜像固定在同一端子收容通道中。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导电端子均具有朝向另 一独立导电端子延伸的抵持部。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端子对中的两个独立导电端子的抵持部在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未受力时相互分开。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抵持部设置在导电端子的基部上,其包括从基部倾斜延伸到位于两个独立导电端子的基部之间的空间中的弹片和设置在弹片端部的抵持末端。6、 如以上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连接器为插座连接器,所述的端子对为收容于插座连接器的插座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通道内的母端子对。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母端子对的导电端子为母端子,其包括基部与从基部延伸出来的弹性接触臂。8、 如以上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连接器为插头连接器,所述的端子对为收容于插头连接器的插座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通道内的公端子对。9、 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配对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一插座绝缘本体和组装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通道内的母端子对,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一插头绝缘本体和组装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通道内的公端子对,其中每个母端子对包括收容在所述插座绝缘本体内的一个对应端子收容通道内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独立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母端子对的母端子上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祖林,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