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带涂塑,具体地,涉及一种钢带涂塑模具。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如今的工业化生产逐步代替人工的操作,使得机械化的设备更加广泛的应用在各种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钢带在生产过程中能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生产,同时为了延长钢带的使用寿命,避免钢带在使用过程中生锈,通常会对钢带表面进行涂塑处理,使得钢带表面上设有一个塑料涂层,塑料涂层能够避免钢带直接与空气直接接触,减少钢带生锈的概率,延长钢带的使用寿命。
2、在对钢带外表面进行涂塑处理时,为了提高作业效率,通常使用涂塑模具对钢带的外表面进行涂塑,涂塑模具有上下两个进料口和上下两个流道,钢带穿过涂塑模具时模具通过上下两个进料口和流道将熔融态的料流涂覆在钢带的两面,冷却后就完成了钢带的注塑工作。但是,在使用涂塑模具对钢带的外表面进行涂塑时发现,由于目前行业中所使用的模具大多采用一组流道,流道内的料流运动过程中所携带的动能较高,料流对钢带的冲击力过大,钢带在料流的冲击下很容易跑偏,在挤出过程中会造成连续性的壁厚不均匀,出现偏壁的现象,影响钢带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模具采用一组流道,料流对钢带冲击力过大,钢带在料流的冲击下很容易跑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钢带涂塑模具。本方案中的模具设有多组流道,采用多组流道分散料流的冲击力,能够减少料流的冲击力,避免料流冲击力过大将钢带冲跑偏。
2、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带涂塑模具,包括模体及均与模体固定连接的模体盖、模
3、本方案中的料流从模体盖上的进料流道流入模体和模芯之间的导向流道,再从导向流道流入分流流道,最后从分流流道流入物料通道内的钢带上,完成钢带的涂塑。钢带进入到模具内后,沿物料通道前进,首先钢带经过第一流道,第一流道内的料流进入到物料通道并涂覆在钢带的表面,完成钢带的第一次涂塑,然后钢带经过第二流道,第二流道内的料流涂覆在钢带表面,完成钢带的第二次涂塑,最后钢带经过第三流道,第三流道内的料流涂覆在钢带表面,完成钢带的第三次涂塑,完成三次涂塑后的钢带从口模上的物料通道出来。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涂塑的次数增加或减少模芯的数量。
4、本方案中的钢带涂塑模具中有三个流道分别对钢带进行涂塑,三个流道能够对进料流道的料流进行分流,避免流道内的料流冲击力过大导致钢带在物料通道内被冲跑偏,此外,三个流道对钢带形成三个冲击点,还能够对钢带起到纠偏的作用。
5、优选的,第一流道出料口的宽度大于第二流道出料口的宽度,第二流道出料口的宽度大于第三流道出料口的宽度。钢带在涂塑过程中,涂塑的厚度越厚,涂塑表面冷却后的收缩程度越大,钢带外表面越容易出现外观缺陷,反之,涂塑厚度越薄,冷却收缩后出现外观缺陷的概率越小。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的出料口的宽度逐级递减,使得钢带经过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时的涂塑厚度逐级递减。钢带由第一流道所提供的第一层涂塑在冷却收缩产生外观缺陷后可以被第二流道所提供的第二层涂塑所覆盖,第二流道所提供的第二层涂塑在冷却收缩时所产生的外观缺陷又可以被第三流道所提供的第三层涂塑覆盖,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钢带表面出现外观缺陷的概率,确保钢带完成涂塑后表面能够美观。
6、优选的,进料流道的出料口为圆形,导向流道上设有用以与进料流道出料口连通的进料部,进料部为锥形,锥形进料部上远离进料流道一端的口径小于靠近进料流道一端的口径。进料流道的出料口有若干个,若干个进料流道的出料口在模体盖上呈线性等距排布,进料部有若干个,每个进料部均与一个进料流道的出料口连通。进料流道的出料口为圆形,使得料流能够快速的穿过进料流道进入到导向流道内。料流进入到导向流道时首先进入锥形的进料部,料流进入到锥形的进料部后锥形进料部对料流进行挤压,使得料流有足够的动力进入到导向流道内部。锥形的进料部能够更好的对料流进行导向和分流,使得料流可以快速充满导向流道。进料口有若干个,能够加快料流进入到模具内的速度,使得料流能够更均匀快速的进入到模具内。
7、优选的,第一流道为锥形,第一流道入料口的宽度大于第一流道出料口的宽度;第二流道为锥形,第二流道入料口的宽度大于第二流道出料口的宽度;第三流道为锥形,第三流道入料口的宽度大于第三流道出料口的宽度。锥形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能够增加料流流出时的压力,使得料流能够更充分的附着在钢带上,钢带的涂塑效果更好。
8、优选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平行,第一流道与物料通道所呈夹角的角度为15°-65°。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平行,即三个流道内的料流从流道内流出的角度相同,三个流道内流出的料流在与钢带接触时的角度一致,覆盖效果更好,使得钢带的涂塑效果更好。经研究表面,当第一流道与物料通道所呈夹角的角度范围在15°-65°内时,对钢带的涂塑效果更好。
9、优选的,第二模芯上位于第二流道进料口的一端、第二模芯上位于第一流道出料口的一端、第三模芯上位于第三流道进料口的一端、第三模芯上位于第二流道出料口的一端、模体上位于第三流道出料口的一端和模体上位于第三流道进料口的一端均设有用以对料流进行导向的倒角。第二模芯、第三模芯和模体上倒角的设置能够对料流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使得料流能够更顺利的从导向流道流入分流流道,从分流流道流到钢带上。
10、优选的,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有两个,两个连接板分别位于模体的两侧并与模体固定连接,模体盖的两端也分别与两个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的将两个模体和一个模体盖进行安装固定,提高模具整体的连接强度。
11、优选的,模体盖上设有凹槽,模体上设有凸起,凸起位于凹槽内并与凹槽贴合。凸起和凹槽的设置能够便于在对模体和模体盖进行组装时对模体和模体盖进行定位,便于安装。
12、优选的,口模上设有用以供钢带穿过的过料口,口模上的物料通道为过料口,过料口的宽度和高度用以与涂塑后钢带的宽度和高度相同。口模与模体螺栓连接,口模上设有直槽孔,螺栓穿过直槽孔与模体连接。口模上的过料口不但能够防止钢带在模具内跑偏,还能限制钢带的涂塑厚度。直槽孔的设置能够将口模在模体上的安装位置进行微调,进一步防止钢带跑偏。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的钢带涂塑模具中有三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带涂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体(1)及均与所述模体(1)固定连接的模体(1)盖(2)、模芯和口模(3),所述模芯位于所述模体(1)内,所述模体(1)盖(2)和所述口模(3)分别位于所述模体(1)的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模芯包括第一模芯(4)、第二模芯(5)和第三模芯(6),用以供钢带(14)穿过的物料通道(7)依次穿过所述模体(1)盖(2)、所述第一模芯(4)、所述第二模芯(5)、所述第三模芯(6)、所述模体(1)和所述口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带涂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0)出料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流道(11)出料口的宽度,所述第二流道(11)出料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流道(12)出料口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带涂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流道(8)的出料口为圆形,所述导向流道(9)上设有用以与所述进料流道(8)出料口连通的进料部(901),所述进料部(901)为锥形,所述锥形进料部(901)上远离所述进料流道(8)一端的口径小于靠近所述进料流道(8)一端的口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带涂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0)、所述第二流道(11)和所述第三流道(12)平行,所述第一流道(10)与所述物料通道(7)所呈夹角的角度为15°-6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带涂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芯(5)上位于所述第二流道(11)进料口的一端、所述第二模芯(5)上位于所述第一流道(10)出料口的一端、所述第三模芯(6)上位于所述第三流道(12)进料口的一端、所述第三模芯(6)上位于所述第二流道(11)出料口的一端、所述模体(1)上位于所述第三流道(12)出料口的一端和所述模体(1)上位于所述第三流道(12)进料口的一端均设有用以对料流进行导向的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带涂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13),所述连接板(13)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13)分别位于所述模体(1)的两侧并与所述模体(1)固定连接,所述模体(1)盖(2)的两端也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板(13)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带涂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1)盖(2)上设有凹槽(201),所述模体(1)上设有凸起(101),所述凸起(101)位于所述凹槽(201)内并与所述凹槽(201)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带涂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模(3)上设有用以供钢带(14)穿过的过料口(301),所述口模(3)上的物料通道(7)为所述过料口(301),所述过料口(301)的宽度和高度用以与涂塑后钢带(14)的宽度和高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钢带涂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模(3)与所述模体(1)螺栓连接,所述口模(3)上设有直槽孔(302),螺栓穿过所述直槽孔(302)与所述模体(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带涂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体(1)及均与所述模体(1)固定连接的模体(1)盖(2)、模芯和口模(3),所述模芯位于所述模体(1)内,所述模体(1)盖(2)和所述口模(3)分别位于所述模体(1)的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模芯包括第一模芯(4)、第二模芯(5)和第三模芯(6),用以供钢带(14)穿过的物料通道(7)依次穿过所述模体(1)盖(2)、所述第一模芯(4)、所述第二模芯(5)、所述第三模芯(6)、所述模体(1)和所述口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带涂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0)出料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流道(11)出料口的宽度,所述第二流道(11)出料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流道(12)出料口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带涂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流道(8)的出料口为圆形,所述导向流道(9)上设有用以与所述进料流道(8)出料口连通的进料部(901),所述进料部(901)为锥形,所述锥形进料部(901)上远离所述进料流道(8)一端的口径小于靠近所述进料流道(8)一端的口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带涂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0)为锥形,所述第一流道(10)入料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流道(10)出料口的宽度;所述第二流道(11)为锥形,所述第二流道(11)入料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流道(11)出料口的宽度;所述第三流道(12)为锥形,所述第三流道(12)入料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流道(12)出料口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带涂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0)、所述第二流道(11)和所述第三流道(12)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业明晨,岳智文,罗喜丰,凌敏,高俊,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联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