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康复机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半外骨骼上肢康复机器人。
技术介绍
1、传统的上肢康复训练方式很难确保康复运动训练的时间长度、训练强度和规范性,不易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的强度、持续性和重复性更好,可提供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改善康复训练效果。
2、现阶段大部分康复机器人采用刚性结构设计,且通常将驱动电机安装在执行机构上,增加驱动电机的力矩、负载等,体积笨重、柔顺性差,而现有柔性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结构复杂、工作空间过大,不利于患者居家独立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问题,提供一种柔性半外骨骼上肢康复机器人,采用柔性传动结构,能避免手臂扭伤,结构精简方便居家使用。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柔性半外骨骼上肢康复机器人,包括基座、两个同心轮式串联驱动机构和前臂环,所述同心轮式串联驱动机构包括支撑架、外轮、内轮和前臂连接件,所述前臂连接件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半外骨骼上肢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两个同心轮式串联驱动机构和前臂环(14),所述同心轮式串联驱动机构包括支撑架(7)、外轮(8)、内轮(10)和前臂连接件(11),所述前臂连接件(11)转动连接在支撑架(7)上;所述外轮(8)和内轮(10)独立转动连接在支撑架(7)和前臂连接件(11)之间;所述外轮(8)与内轮(10)柔性传动连接;两个前臂连接件(11)之间转动连接有前臂环(14);基座(1)内设有两个第一驱动机构分别与两个外轮(8)独立传动连接驱动外轮(8)转动;基座(1)底部设有三个全向轮(3)和与之相匹配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前臂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半外骨骼上肢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两个同心轮式串联驱动机构和前臂环(14),所述同心轮式串联驱动机构包括支撑架(7)、外轮(8)、内轮(10)和前臂连接件(11),所述前臂连接件(11)转动连接在支撑架(7)上;所述外轮(8)和内轮(10)独立转动连接在支撑架(7)和前臂连接件(11)之间;所述外轮(8)与内轮(10)柔性传动连接;两个前臂连接件(11)之间转动连接有前臂环(14);基座(1)内设有两个第一驱动机构分别与两个外轮(8)独立传动连接驱动外轮(8)转动;基座(1)底部设有三个全向轮(3)和与之相匹配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前臂环(14)后端外侧壁设有第一环形槽,两个内轮(10)外侧壁设有第二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和每个第二环形槽中绕有独立闭环的传动线(17);第一环形槽中绕出的同一传动线(17)两端绕出后相互交叉再绕在第二环形槽中形成闭环;所述内轮(10)与前臂环(14)的轴线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半外骨骼上肢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8)端面设有若干通槽,通槽内设有若干第一连接件(4),所述内轮(10)与外轮(8)相对一侧设有若干第二连接件(5),第二连接件(5)为l型杆,l型杆的短边垂直于内轮(10)端面并连接在内轮(10)上,长边伸入通槽中并与外轮(8)的端面平行;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的长边之间连接有弹簧(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半外骨骼上肢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环(14)前端铰接有护手(15),所述护手(15)内设有手柄(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半外骨骼上肢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前臂连接件(11)相对面之间各对称设有两个绕线柱(6),同一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贤,白敬,温秀兰,李国成,顾云阳,赵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