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鲟鱼幼鱼的开口饵料及鲟鱼幼鱼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591211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鲟鱼幼鱼的开口饵料及鲟鱼幼鱼的培育方法,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所述开口饵料是由水蚯蚓和卤虫组成。组合式饵料可显著提高中华鲟仔鱼的成活率、提高生长速度、有效提高中华鲟仔鱼消化酶活性。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稳定地提高中华鲟苗种培育成活率、中华鲟的健康养殖提供了新的饵料研发思路,同时减少了水丝蚓的依赖,降低因投喂水丝蚓传染病原的几率,为秋冬季节水蚯蚓短缺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尤其涉及一种鲟鱼幼鱼的开口饵料及鲟鱼幼鱼的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1、鲟鱼是地球上最原始和最古老的淡水鱼种之一,有“水中活化石”之称。鲟鱼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科学价值及经济价值,养殖产量逐年增多。

2、鲟鱼是一种典型的底栖冷水性或亚冷水性鱼类,野生状态下其幼鱼主要靠摄食底栖小型水生动物为食,如摇蚊幼虫、水蚤和底栖小型寡毛类(尾鳃蚓、水丝蚓等),由于自然环境和食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仔鱼的成活率很低。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常常采用人工投喂活鲜生物饵料的方法来提高育苗的成活率。

3、不同饵料对鲟鱼仔鱼的开口期效果影响不一样,饵料中营养成分等因素对鲟鱼仔鱼的生长和存活都会有很明显的影响。因此,选择营养丰富、安全合适的开口饵料和鱼苗适时开口摄食,是保证鱼苗存活率的关键因素。中华鲟为秋季繁殖的鱼类,秋末季节是其仔幼鱼的生长发育时期,通常用水蚯蚓、枝角类等活饵料对仔鱼进行培育。在稚鱼阶段,正值开口或摄食不久,抗病能力较弱,极易出现骤然大批死亡的现象,因此做好鱼苗开口期的培育工作,关系到中华鲟仔鱼的成活率。水丝蚓主要取自于各种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蚯蚓和卤虫幼体联合在制备提供鲟鱼幼鱼成活率、促进鲟鱼幼鱼生长发育和提高鲟鱼幼鱼中有效组分含量的的开口饵料中的应用;其中,所述促进鲟鱼幼鱼生长发育为促进幼鱼体重、体长的增加;所述有效组分为α-淀粉酶、脂肪酶和游离脂肪酸。

2.一种鲟鱼幼鱼的开口饵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饵料由水蚯蚓和卤虫幼体组成,水蚯蚓与卤虫幼体的体积比为1:1;水蚯蚓为鲜活水蚯蚓利用破壁机切碎至2-5mm所得。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口饵料在培育鲟鱼幼鱼中的应用。

4.一种鲟鱼幼鱼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进入开口期的鲟鱼鱼苗投喂按照1:1体积比混合的水蚯蚓与卤虫幼体;其中,鲟鱼...

【技术特征摘要】

1.水蚯蚓和卤虫幼体联合在制备提供鲟鱼幼鱼成活率、促进鲟鱼幼鱼生长发育和提高鲟鱼幼鱼中有效组分含量的的开口饵料中的应用;其中,所述促进鲟鱼幼鱼生长发育为促进幼鱼体重、体长的增加;所述有效组分为α-淀粉酶、脂肪酶和游离脂肪酸。

2.一种鲟鱼幼鱼的开口饵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饵料由水蚯蚓和卤虫幼体组成,水蚯蚓与卤虫幼体的体积比为1:1;水蚯蚓为鲜活水蚯蚓利用破壁机切碎至2-5mm所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迎春王红霞王雨路陈政刘昊坤胡子宣陈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