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华田专利>正文

提高拧水效果的旋转式拖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8601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提高拧水效果的旋转式拖把,具有:一主杆;一握套,套设于该主杆,可于主杆上转动及移动;一转动管,穿套于该主杆,可于该主杆上转动;一拖把布,其一端连接于该握套底端,而另一端连接于该主杆底端。将主杆及该握套相对转动时,可扭拧该拖把布,该拖把布被扭紧时系束紧于该转动管,并非束紧于主杆,使主杆与握套仍可相对转动,如此,可有效将拖把布拧干,同时,扭拧拖把时较为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清洁装置,详而言之,系指一种提高拧水效果的旋转式拖把, 可有效地将拖把的水拧干。
技术介绍
图1显示公知一种旋转拧水式拖把10,具有 一主杆12、 一握套14,穿套于 主杆12,并可于主杆上移动及转动。 一拖把布16,呈巻状, 一端固接于主杆12底 端121,而另一端则固接于该握套14底端141。使用时,将握套14移向主杆12底 端,即可使拖把布16垂落于拖把10最下方,以便以拖把布16拖理地面。当拖把 布脏了后清洗拖把布。待清洗后,将握套14往上滑动,将拖把布16拉直,如图l 所示,以一手转动握套14而另一手转动主杆12,令握套及主杆相对转动而扭拧拖 把布,如图2,将之拧干。经实际使用显示,公知的此类拖把10于拧水时并无法有效将拖把布16拧干。 请参阅图2,于扭拧拖把布16时,握套14底端141的外径较大,为扭转拖把 布的主要部位。握套的扭转力首先扭动拖把布的上半段U再扭动拖把布的下半段B。 问题在于,当上半段U被扭紧后即束紧该主杆12,此时,主杆被拖把布所束紧而 难以转动;而该上半段U被拉紧时,握套亦无法再扭动拖把布,故难以再转动握套 14及主杆12(亦即无法继续扭转拖把布)。且愈是将拖把布扭紧,主杆即被拖把布 束的愈紧。上述现造成只有拖把布下半段B未被扭紧而无法确实拧干,水分仍将残留于该 下半段B。加上拧水过程中,水份由上半段U往下半段B流而积聚于该下半段,水 份无法被拧掉。拖把布的下半段实际上系与地面接触的主要部位,惟该处却反而未 能拧干,影响拖地的效果。因此,在公知结构中,扭拧拖把时并无法有效的扭拧整个拖把布,当拖把布 16的某部份束紧主杆12后,即无法再扭拧拖把布,使拖把布的其他部位未被有效 扭紧,无法完全拧干水份。此外,当拖把布的上半段束紧主杆时,使用者所施的扭紧力量是在对抗束紧处 的束紧力与摩擦阻力,故操作上相当费力。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乃研发出本专利技术,以解决上揭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拧水效果的旋转式拖把,其能有效将 拖把布拧干。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拧水效果的旋转式拖把,使扭拧拖把 布时较为省力。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提高拧水效果的旋转式拖把,包含有 一主杆; 一握套,套 设于该主杆,可于主杆上转动及移动; 一转动管,穿套于该主杆,可于该主杆上转 动; 一拖把布,其一端连接于该握套底端,而另一端连接于该主杆底端。藉此,令该主杆及该握套相对转动时,可扭拧该拖把布,该拖把布被扭紧时束 紧于该转动管,而非束紧于主杆,使主杆与握套仍可相对转动,可确实扭拧拖把布。再者,拖把布束在转动管上,并不会对主杆施加束紧力及摩擦阻力,使扭拧拖 把时较为省力。为使审査员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以及所达成的功效,以下兹举本 专利技术四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附图说明图1是公知一种旋转式拖把的纵向剖面图。 图2是图1的拖把于拧水时的立体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并显示握套上移的状态。图6是图4的6-6剖线的剖面图。图7是图3的纵向剖面图。图8概同于图5,显示扭拧拖把布的状态。图9显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扭拧拖把布的立体图。图10是图8的10-10剖线的剖面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转动管的立体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部份构造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纵向剖面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3、图4,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拖把20,其具有 一主杆30、 一握套40、 一拖把布50等,更包含有 一转动管60。该主杆30的顶端设一握把32。该握把直接由主杆弯折成型,呈倒U形,其一侧形成一握耳34。该握套40套设于该主杆30上,可转动并可沿着主杆滑移。本专利技术将该握套40的内径制作的大于主杆30的外径,使得握套及主杆间形成一容置空间42,如图5。 一束环部44,设于该握套40顶端,其内径仅略大于主杆的外径; 一束紧钮45,穿套于该主杆,并螺接于该束环部44。将束紧钮45旋紧时,可縮小束环部44迫使该束环部束夹于主杆30,以便使握套40定位;旋松束紧钮45时即可解除束环部束夹于主杆30的状态,使握套可移动。该转动管60穿套于该主杆30底端,如图5,本实施例的转动管位于握套40下方,并未向上穿伸过该握套。转动管60的主要作用于主杆上转动,当然亦可沿着主杆滑移。转动管不以图式的长度为限,可为较短的长度。该拖把布50具有若干条并列的布条52,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的各布条52为三层结构,具有二个为布料材质的外层54及一泡绵材质的内层55。拖把布50 —端固接握套40底端的圆盘46,而另一端则固接于主杆30底端的环帽35。拖把布的固接方式非本专利技术的重点,容不赘述。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式。请参阅图3、图7,将握套40移到主杆30底端,使拖把布50垂落,如此即可用于拖地。于握套40下移时,该转动管60移入握套40的容置空间42中,不会影响握套的下移。当拖把布50脏了时,清洗拖把布,接着,把握套40上移,如图5所示,令拖把布被拉直,即可扭拧拖把布;该转动管60并不会随着握套上移,仍位于主杆30底端,恰对应于被拉直的拖把布。当拖把20直立或倾斜时,该转动管60即会因重力而自然的滑移到主杆30底端。接着,二手分别握住握套40及主杆30并转动拖把即可扭转拖把布50,如图8、图9。当拖把布被扭转时将逐渐被拉紧并往内收束。拖把布的上半段U先被扭紧,并套束于转动管60,如图IO。由于转动管60可于主杆上转动,因此,虽然拖把布紧束于转动管,当使用者继续施力扭转时,拖把布将与转动管一起于主杆上转动,故使用者的施力可继续地扭转拖把布,将拖把布的下半段B—并扭紧,进而将整个拖把布完全扭紧、确实拧干,如图9所示,不会有上、下半段拉紧程度不平均的现象。拖把布确实拉干后,可提升拖地的清洁效果。再者,当拖把布被扭紧时,系束在转动管而非束在主杆,因此,主杆并没有受到拖把布的束紧力及摩擦阻力所作用;而拖把布及握套亦可藉由转动管在主杆上转动,令使用者可轻松的转动主杆及握套。此外,请参阅图ll,本专利技术可于转动管60,周面布设多数通孔62,使水份可自该等通孔62排放,提高拧水时的排水效果。请参阅图12、图13,本专利技术的拖把70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同样包含有 一主杆72、 一握套74、 一转动管75及一拖把布76。本实施例的转动管75的长度约等于主杆72的长度。该握套74套设于该转动管75进而套设于主杆72上。同样的,藉由转动管75可于主杆72上转动的特性,扭转拖把布76时,拖把布束紧于转动管75,而非束紧在主杆,故拖把布与转动管可一起在主杆上转动,可有效将拖把布拧干,并具省力的效用。此外,本实施例的握把78具有一筒身781及自该筒身一侧向外延伸的一握耳782。第一实施例的握耳34与本实施例的握耳782均形成一力臂部位。握把的力臂部位有利于转动主杆的施力,并可供使用者持续地转动主杆。图14本专利技术的拖把80的第四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揭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具有二或二以上的转动管82、 83,穿套于主杆84上,沿主杆轴向排列,并可个别转动,相邻的转动管之端相靠。如此,扭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拧水效果的旋转式拖把,包含有: 一主杆; 一握套,套设于该主杆上,可于该主杆上转动及移动; 一拖把布,其一端连接于该握套底端,而另一端连接于该主杆底端;令该主杆及该握套相对转动时,可扭拧该拖把布;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有: 至少一转动管,穿套于该主杆,可于该主杆上转动,并位于该握套及该主杆之间; 藉此,该拖把布被扭拧时束紧于该转动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田
申请(专利权)人:陈华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