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的抗击打护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8140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9 00:4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拆卸的抗击打护具,属于护具技术领域,该一种便于拆卸的抗击打护具,包括防护外层,以及:防护内层,扣接于所述防护外层的底部;卡扣机构,设于所述防护外层的内顶壁;限位机构,设于所述防护内层的上表面用于与卡扣机构配合;缓冲层,设于防护外层和防护内层之间用于在击打过冲中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吸能,同时对防护外层进行涨紧;本技术通过将缓冲层粘接于防护内层的上表面,防护外层通过卡扣机构和限位机构配合扣接于防护内层上方,外力击打防护外层并在缓冲层的作用下能够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吸能,当防护外层在长时间使用发生破损,可以将防护外层通过卡扣机构与限位机构分离,从而使防护外层取下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护具,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抗击打护具


技术介绍

1、目前警务人员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使用防暴服和盾牌居多,这两种护具比较笨重且携带不便,少数警用护具产品由于结构和材料的原因,不能有效达到防止侵害和缓冲力量的功能,同时护具在外力破坏后不能对护具进行拆卸更换;

2、为此,我们设计一种便于拆卸的抗击打护具,用于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抗击打护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护具不能有效达到防止侵害和缓冲力量的功能,同时护具在外力破坏后不能对护具进行拆卸更换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抗击打护具,包括防护外层,以及:

3、防护内层,扣接于所述防护外层的底部;

4、卡扣机构,设于所述防护外层的内顶壁;

5、限位机构,设于所述防护内层的上表面用于与卡扣机构配合;

6、缓冲层,设于防护外层和防护内层之间用于在击打过冲中对冲击力进行缓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拆卸的抗击打护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外层(1),以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抗击打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层(1)与防护内层(2)共同围合成吸能腔,所述防护外层(1)的后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耳(201),所述防护外层(1)的中部和后端、防护内层(2)的中部和侧耳(201)的中部均设有多个透气孔(4),所述防护内层(2)的呈弧形设置,所述防护外层(1)的前端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导能凹槽(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抗击打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柱(101)和第二连接柱(103),所述第一连接柱(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卸的抗击打护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外层(1),以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抗击打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层(1)与防护内层(2)共同围合成吸能腔,所述防护外层(1)的后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耳(201),所述防护外层(1)的中部和后端、防护内层(2)的中部和侧耳(201)的中部均设有多个透气孔(4),所述防护内层(2)的呈弧形设置,所述防护外层(1)的前端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导能凹槽(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抗击打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柱(101)和第二连接柱(103),所述第一连接柱(101)的顶端和第二连接柱(103)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于防护外层(1)的前端内顶壁中部和后端内顶壁中部,所述第一连接柱(101)的底端和第二连接柱(103)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102)和第二限位块(1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抗击打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柱(101)和第二连接柱(103)均与防护外层(1)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限位块(102)和第一连接柱(101)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限位块(104)的第二连接柱(103)为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抗击打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102)和第二限位块(104)相互远离的一端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限位块(102)和第二限位块(104)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设为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玲张卓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棱志鞋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