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综合管廊模型,尤其涉及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模型。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管道、电缆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施工方法仍然采用开挖预埋的方法,但是当管道、电缆数量较多时,这种方法容易损坏管道、电缆,且翻新和维修需要将路面挖开进行施工,维修困难,对路面的破坏大。
2、为了解决传统方法的弊端,很多施工单位采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来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无需反复开挖路面,在管廊中就可对各类管线进行抢修、维护、扩容改造等,同时大大缩减管线抢修时间。但是这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对施工要求高,需要专业学员了解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具体结构,而且在向非专业人员讲解时,通过简单的图纸或者照片也无法直观地体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具体结构。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不足,本申请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模型,更加直观地展示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具体结构,便于教师等讲解人员进行教学,同时也便于学员反复学习,快速掌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具体结构,有效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模型,包括:
4、沿轴向延伸的模型本体;
5、沿所述沿轴向依序设置在所述模型本体内的雨水仓、污水仓、电力仓、热力仓以及电信给水仓,所述电力仓内安装有多根电力电缆,所述热力仓内安装有多根供热管,
6、设置在所述模型本体轴向一侧的用于展示各个仓断面图的断面模型组。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断面模型组从前往后依序为雨水仓断面模型、电信给水仓断面模型、热力仓断面模型、电力仓断面模型和污水仓断面模型。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热力仓底面间隔设置有第一支撑基础和第二支撑基础,所述第一支撑基础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立框,所述第一支撑立框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供热管的上固定支座和下固定支座,所述第二支撑基础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立框,所述第二支撑立框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供热管的上滑动支座和下滑动支座,所述第一支撑立框和第二支撑立框与所述热力仓左内壁连接。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信给水仓底面间隔设置有2个用于支撑所述给水管的2个支墩,2个所述支墩附近设置有第一排水沟,所述电信给水仓上内壁设置有用于安装自用电缆的上支架,所述电信给水仓右内壁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通信电缆的通信支架。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力仓的左右内壁分别设置有安装所述电力电缆的左电力支架和右电力支架。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供热管的数量为2个,分别为上供热管和下供热管,所述上滑动支座上设置有上卡箍,所述上供热管一端与所述上固定支座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上滑动支座通过所述上卡箍连接,所述下滑动支座上设置有下卡箍,所述下供热管一端与所述下固定支座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下滑动支座通过所述下卡箍连接。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基础上端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座,所述第一支撑立框底端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基础上端设置有第二加强筋座,所述第二支撑立框底端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座固定连接。
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污水仓上内壁左侧设置有检查井,所述污水仓左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攀爬的爬梯。
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力仓上内壁设置有超细干粉灭火器模型,所述电信给水仓上端设置有管廊智能巡检系统模型。
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热力仓右内壁与其地面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排水沟。
16、与传统的技术方案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17、1)模型整体与实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尺寸等比例缩小,模型本体设置有雨水仓、污水仓、电力仓、热力仓以及电信给水仓,用于展示各个仓的设置位置以及内部设置的各个管道和电缆,模型本体上的断面模型组进一步直观地展示各个仓的断面,这样在教学时能够更加清晰地讲解各个仓的结构,学员也能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具体结构,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
18、2)热力仓内更加详细地展示了供热管的支撑结构,让学员了解到如何安装供热管;
19、3)电信给水仓内更加详细地展示了给水管的支撑结构,以及电缆如何安装,便于教学电信给水仓的具体结构;
20、4)污水仓内详细展示了检查井和爬梯的设置位置,便于教学污水仓内的具体结构;
21、5)电力仓需要超细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因此设置超细干粉灭火器模型向学员展示安装位置,并提醒学员在电力仓安装超细干粉灭火器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观察管廊内部的情况,安装管廊智能巡检系统能够随时监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断面模型组从前往后依序为雨水仓断面模型、电信给水仓断面模型、热力仓断面模型、电力仓断面模型和污水仓断面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力仓底面间隔设置有第一支撑基础和第二支撑基础,所述第一支撑基础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立框,所述第一支撑立框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供热管的上固定支座和下固定支座,所述第二支撑基础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立框,所述第二支撑立框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供热管的上滑动支座和下滑动支座,所述第一支撑立框和第二支撑立框与所述热力仓左内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给水仓底面间隔设置有2个用于支撑所述给水管的2个支墩,2个所述支墩附近设置有第一排水沟,所述电信给水仓上内壁设置有用于安装自用电缆的上支架,所述电信给水仓右内壁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通信电缆的通信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模型,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管的数量为2个,分别为上供热管和下供热管,所述上滑动支座上设置有上卡箍,所述上供热管一端与所述上固定支座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上滑动支座通过所述上卡箍连接,所述下滑动支座上设置有下卡箍,所述下供热管一端与所述下固定支座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下滑动支座通过所述下卡箍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基础上端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座,所述第一支撑立框底端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基础上端设置有第二加强筋座,所述第二支撑立框底端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座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仓上内壁左侧设置有检查井,所述污水仓左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攀爬的爬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仓上内壁设置有超细干粉灭火器模型,所述电信给水仓上端设置有管廊智能巡检系统模型。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力仓右内壁与其地面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排水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断面模型组从前往后依序为雨水仓断面模型、电信给水仓断面模型、热力仓断面模型、电力仓断面模型和污水仓断面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力仓底面间隔设置有第一支撑基础和第二支撑基础,所述第一支撑基础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立框,所述第一支撑立框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供热管的上固定支座和下固定支座,所述第二支撑基础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立框,所述第二支撑立框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供热管的上滑动支座和下滑动支座,所述第一支撑立框和第二支撑立框与所述热力仓左内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给水仓底面间隔设置有2个用于支撑所述给水管的2个支墩,2个所述支墩附近设置有第一排水沟,所述电信给水仓上内壁设置有用于安装自用电缆的上支架,所述电信给水仓右内壁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通信电缆的通信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仓的左右内壁分别设置有安装所述电力电缆的左电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秋东,范炳娟,黄健,程明峰,李钧,索宝山,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