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7646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9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光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源调节机构,包括背光源壳体,所述背光源壳体一侧表面的边缘环形阵列式活动组装有可调光源,所述背光源壳体一侧表面的圆心处设置有热动力调向机构,所述背光源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控制芯片以及铜制导热片,所述热动力调向机构包括活动设置于背光源壳体一侧的铜制十字壳架以及固定安装于背光源壳体一侧的迷你电机,所述背光源壳体的一侧环形阵列式设置有用于连接接片与对应卡线体的连接件,所述控制芯片的内部还设置有光敏电阻、可变电阻以及晶体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改变光源的位置和角度,且利用了背光源工作时的热量作为角度调节的主要动力,还可根据实际光照环境改变光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源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源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1、背光源是构件背后的一种光源,其发光效果直接影响显示模块的视觉效果,背光源的应用广泛,包括lcd/lcm、手机、平板电脑等,在背光源的设计中,所用光源决定了背光源的功耗、亮度、颜色等光电参数,并影响其使用条件和使用寿命。

2、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3、由于背光源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微小差异,背光源在不同区域的亮度可能会有所不同,这种亮度不均匀性在大面积背光源上尤为明显,直接会影响整体的视觉效果;现有背光源灯泡的角度都是固定的,无法改变对应的光照范围,例如,冷色系光色需要增加光照范围,暖色系光色,弱化光照范围时效果更好,而固定式的灯泡并无法达到更好的氛围效果;另外,在不同光照环境下,背光源的光照效果同样无法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源调节机构,能够改变光源的位置和角度,且利用了背光源工作时的热量作为角度调节的主要动力,还可根据实际光照环境改变光照效果。

2、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源调节机构,包括背光源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壳体(1)一侧表面的边缘环形阵列式活动组装有可调光源(6),所述背光源壳体(1)一侧表面的圆心处设置有热动力调向机构(4),所述背光源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控制芯片(2)以及铜制导热片(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源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壳体(1)一侧表面的边缘环形阵列式固定设置有调位导轨(101),且调位导轨(101)的内壁固定设置有接电杆(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光源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光源(6)包括光源基座(601),且光源基座(601)阻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源调节机构,包括背光源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壳体(1)一侧表面的边缘环形阵列式活动组装有可调光源(6),所述背光源壳体(1)一侧表面的圆心处设置有热动力调向机构(4),所述背光源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控制芯片(2)以及铜制导热片(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源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壳体(1)一侧表面的边缘环形阵列式固定设置有调位导轨(101),且调位导轨(101)的内壁固定设置有接电杆(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光源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光源(6)包括光源基座(601),且光源基座(601)阻尼滑动安装于对应调位导轨(101)的内部,所述光源基座(601)的一端通过软性连接体(607)连接有光源(608),所述光源(608)的内侧壁连接有供电线(603),所述光源基座(601)背离光源(608)一侧的内部阵列式设置有接电槽片(602),且接电杆(102)滑动式插入对应的接电槽片(602)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背光源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壳体(1)一侧表面并位于光源(608)的外边缘固定设置有铜制导热环(301),且铜制导热环(301)与铜制导热片(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铜制导热片(3)的内侧环形阵列式一体式设置有支端(302),且支端(302)的末端一体式设置有铜制杆(3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背光源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动力调向机构(4)包括活动设置于背光源壳体(1)一侧的铜制十字壳架(401)以及固定安装于背光源壳体(1)一侧的迷你电机(404),所述铜制十字壳架(401)四侧的阴角处均一体式设置有导杆套(402),且导杆套(402)活动套设于对应的铜制杆(303)外表面,所述铜制十字壳架(401)的底部一体式设置有直槽架(403),所述迷你电机(40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l型杆(405),且l型杆(405)的末端贯穿于直槽架(4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背光源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制十字壳架(401)四侧的支端均一体式设置有铜制导热壳(406),所述铜制导热壳(406)一端的底部一体式设置有铜制导热板一(407),所述铜制导热壳(406)另一端的顶部一体式设置有铜制导热板二(408),所述铜制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琳峰李金岗吕乾坤李金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凯柏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