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进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721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9 00:37
本技术公开了浮针进针器,包括:外壳,围设形成有开口朝向左方的腔室,腔室内连接有第一静音板,外壳的底侧连接有向左延伸的底托;针托,顶侧设置有安装槽,针托的左侧设置有连通于安装槽的洞口,针托的右侧连接有推杆,推杆向右延伸经过第一静音板并连接有第二静音板,第二静音板与腔室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具有将第二静音板推向第一静音板的趋势;锁定组件,连接于外壳上,能够在第一静音板与第二静音板相互分离时锁定推杆,本技术有效降低浮针进针器内部工作时产生的声音,从而减少患者的注意力,有利于缓解患者在治疗时的不适与紧张,提高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外科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浮针进针器


技术介绍

1、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使用时,需要将浮针先装入进针器内,然后将进针器靠近皮肤表面,进针器可利用内部的弹射结构将浮针射出,由于浮针本身具有较长的针头,患者在治疗时容易紧张,当弹射结构在工作时发出声音,会极大地加剧患者在治疗时的不适与恐慌,因此,亟需一种使用体验更好的浮针进针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针进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3、浮针进针器,包括:外壳,围设形成有开口朝向左方的腔室,所述腔室内连接有第一静音板,所述外壳的底侧连接有向左延伸的底托;针托,顶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针托的左侧设置有连通于所述安装槽的洞口,所述针托的右侧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向右延伸经过所述第一静音板并连接有第二静音板,所述第二静音板与所述腔室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具有将所述第二静音板推向所述第一静音板的趋势;锁定组件,连接于所述外壳上,能够在所述第一静音板与所述第二静音板相互分离时锁定所述推杆。

4、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使用时,将需要使用的浮针装入针托的安装槽内,并使得浮针的针头穿出安装槽的洞口,然后将针托向右推,针托带动推杆一同向右移动,此时推杆上的第二静音板对第一弹簧压缩,当针托移动到位后,利用锁定组件锁定推杆,接着将整个浮针进针器移动至适当位置,当需要射出浮针时,解除锁定组件对推杆的锁定,此时第一弹簧复位的弹力将推杆连同针托推向底托,使得浮针的针头凸出于底托并扎入患者的皮肤,当推杆上的第一静音板与第二静音板相抵时,推杆即移动到位,完成浮针的进针,如此在进行浮针的进针操作时,利用第一静音板与第二静音板的相抵实现浮针的行程限制,第一静音板与第二静音板本身的静音特性,有效降低了浮针进针器内部工作时产生的声音,从而减少患者的注意力,有利于缓解患者在治疗时的不适与紧张,提高使用体验。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静音板包括第一板体与第一静音垫,所述第一板体连接于所述推杆上,所述第一静音垫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右侧。第一板体用于作为支撑固定的结构件,而第一静音垫则连接于第一板体上,当第二静音板相抵于第一板体时与第一静音垫相互接触,由第一静音垫起到缓冲、减振与消音的作用。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静音板包括第二板体与第二静音垫,所述第二板体连接于所述腔室内,所述第二静音垫连接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左侧。第二板体用于作为支撑第一弹簧的结构件,第一弹簧的端部可施力于第二板体,从而将推杆连同针托一起向左推,而在第二板体上亦连接有第二静音垫,使用时,第二板体靠近第一静音板,当第二板体相抵于第一静音板与第二静音垫相互接触,同样的由第一静音垫起到缓冲、减振与消音的作用。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静音板的顶侧设置有缺口,所述推杆穿过所述缺口。推杆在经过第一静音板时穿过缺口,如此可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减少第一静音板与第二静音板沿上下方向的空间占用,并提高第一静音板与第二静音板相抵时的结构稳定性。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托的左侧连接有第三静音垫,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限位凸筋,所述第二静音板相抵于所述第一静音板时,所述第三静音垫相抵于所述限位凸筋。在针托的左侧同样连接有用于减振、缓冲的第三静音垫,当完成针托向左移动到位后,针托左侧的第三静音垫亦相抵于限位凸筋,从而在针托的左侧位置亦形成有行程限位,可进一步提高针托活动到位后的稳定性,并且有效降低两者碰撞时产生的噪音。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卡块、第二弹簧与按钮,所述卡块通过所述第二弹簧连接于所述腔室的内顶面,所述卡块的左侧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卡勾,所述第二弹簧具有将所述卡块向下并使得所述卡勾伸入所述安装槽右侧的趋势,所述按钮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外侧,所述按钮能够将所述卡块向上顶起。将浮针装入针托的安装槽后,将针托向右推,针托带动推杆向右活动,此时第一弹簧被压缩,当安装槽的右侧移动至卡块的下方时,第二弹簧复原的弹力将卡块下压,使得左侧向下凸出的卡勾伸入安装槽内,如此即可勾住针托,限制针托进一步左移,当需要进针时,按下按钮,按钮将卡块向上顶起,使得卡勾向上脱出安装槽,针托在解除卡块对其止动的限制后,第一弹簧复原的弹力即可将其向左推动。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钮靠近所述卡块的一侧面为导向面,所述导向面朝靠近所述卡块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当需要将按钮向上顶起时,按下按钮,按钮倾斜的导向面可逐渐将卡块向上顶起,当撤去对按钮的外力后,第二弹簧将卡块下压,卡块施力于导向面上,即可将按钮向外顶出。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块正对所述按钮的一侧面与所述导向面相互平行。如此可提高按钮与卡块的接触面积,从而可更稳定地实现动力传递。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所述按钮。当需要进针时,可从外壳前侧或后侧的按钮施力,又或者是同时对前后两侧的按钮施力,更好地适用于医护人员左手或右手操作。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杆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腔室内。推杆与腔室之间具有沿左右方向的滑动连接限定,可提高推杆活动时的稳定性,有利于防止进针时浮针跳动的情况,提高进针的成功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音板(110)包括第一板体与第一静音垫,所述第一板体连接于所述推杆(220)上,所述第一静音垫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静音板(230)包括第二板体与第二静音垫,所述第二板体连接于所述腔室内,所述第二静音垫连接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左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音板(110)的顶侧设置有缺口,所述推杆(220)穿过所述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托(210)的左侧连接有第三静音垫,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限位凸筋(130),所述第二静音板(230)相抵于所述第一静音板(110)时,所述第三静音垫相抵于所述限位凸筋(1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卡块(310)、第二弹簧(320)与按钮(330),所述卡块(310)通过所述第二弹簧(320)连接于所述腔室的内顶面,所述卡块(310)的左侧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卡勾(311),所述第二弹簧(320)具有将所述卡块(310)向下并使得所述卡勾(311)伸入所述安装槽右侧的趋势,所述按钮(330)连接于所述外壳(100)的外侧,所述按钮(330)能够将所述卡块(310)向上顶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330)靠近所述卡块(310)的一侧面为导向面,所述导向面朝靠近所述卡块(310)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310)正对所述按钮(330)的一侧面与所述导向面相互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所述按钮(33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220)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腔室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音板(110)包括第一板体与第一静音垫,所述第一板体连接于所述推杆(220)上,所述第一静音垫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静音板(230)包括第二板体与第二静音垫,所述第二板体连接于所述腔室内,所述第二静音垫连接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左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音板(110)的顶侧设置有缺口,所述推杆(220)穿过所述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托(210)的左侧连接有第三静音垫,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限位凸筋(130),所述第二静音板(230)相抵于所述第一静音板(110)时,所述第三静音垫相抵于所述限位凸筋(1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卡块(310)、第二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星安符仲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