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批量艾条灭火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210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批量艾条灭火的装置,其包括底灭火组件,以及能够与底灭火组件拆卸式配合的顶灭火组件,所述底灭火组件包括底壳体,所述底壳体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灭火底筒,所述灭火底筒的上端设有壶口,所述顶灭火组件包括顶框和设置于顶框内与灭火底筒相同数量并能够与灭火底筒相互插接配合的灭火顶筒,区别于传统的直接用碗盘灭火,本灭火装置可以缩小灭火空间,且可以批量灭火,在组装好顶灭火组件和底灭火组件后,每一个灭火筒之间腔体是贯通的,就可以将单个艾条插入到单个贯通的灭火筒内,此时,灭火底筒形成封闭腔体,艾条缺少氧气,同时由于其自身的重力向下压。压。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批量艾条灭火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艾条灭火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批量艾条灭火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临床上主要以弯盘或治疗碗等器具配合艾条灭火,但因其为敞开式盘体,空间较大,与空气接触广泛,导致可能存在艾条不完全熄灭或需要更长的时间完全熄灭,还有就是艾灰直接掉落在弯盘上,因为是敞口,比较容易被风吹起,还有其他的灭火方式,如烟灰缸式,直接在里面倒水,但临床上使用的艾条,大部分都是要多次使用,如用水浸,则没法多次使用,再者,在批量灭火这个问题上,目前还是比较难实现,用的比较多的办法就是直接用刀切掉燃烧的一端,稍微带有一点火苗就会导致切的不彻底,所以会导致艾条大量浪费,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批量灭火的艾条灭火装置,其可以缩短艾条熄灭时间,提高医疗安全性,提高临床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批量艾条灭火的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到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用于批量艾条灭火的装置,其包括底灭火组件,以及能够与底灭火组件拆卸式配合的顶灭火组件,所述底灭火组件包括底壳体,所述底壳体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灭火底筒,所述灭火底筒的上端设有壶口,所述顶灭火组件包括顶框和设置于顶框内与灭火底筒相同数量并能够与灭火底筒相互插接配合的灭火顶筒。
[0006]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灭火底筒设有向内弯折的壶口,所述壶口的直径刚好等于艾条的直径,所述壶口的下端设有限位环,灭火顶筒与灭火底筒插接时受到限位环的限位。
[0007]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限位环上还设有限位边,限位边与限位环形成限位槽。
[0008]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灭火底筒和灭火顶筒的数量均为十六。
[0009]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壶口的直径小于灭火底筒的直径,所述灭火底筒的直径小于灭火顶筒的直径。
[0010]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1)区别于传统的直接用碗盘灭火,本灭火装置可以缩小灭火空间,且含有多个灭火筒,可以批量灭火,在组装好顶灭火组件和底灭火组件后,每一个灭火筒之间腔体是贯通的,就可以将单个艾条插入到单个贯通的灭火筒内,此时,灭火底筒形成封闭腔体,艾条缺少氧气,同时由于其自身重力作用或配合操作者人为加压,就可以灭火。
[0012](2)灭火底筒上的壶口的技术特征的夹持,壶口的直径是小于灭火顶筒的直径,所以对位的灭火顶筒可以很轻松的插入到灭火底筒上,最后,使用完后,艾灰可以从底灭火组
件倒出,同时底灭火组件可以整体浸泡清洗、消毒,既符合临床操作中相关院感要求,又能清除由于反复熄灭艾条产生的焦油。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灭火装置底灭火组件与顶灭火组件插合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单个灭火顶筒与灭火底筒插合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单个灭火顶筒与灭火底筒插合分解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灭火装置底灭火组件与顶灭火组件插合后整体结构径向剖解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灭火装置底灭火组件径向剖截图;
[0018]图6:为本技术单个灭火顶筒与灭火底筒插合径向剖解示意图;
[0019]图7:为本技术单个灭火底筒径向剖解示意图;
[0020]图8:为本技术专利艾条(虚线)插入到本灭火装置其中一个灭火筒内灭火示意图。
[0021]图中:底壳体1、灭火底筒3、壶口301、顶框2、灭火顶筒4、限位环302、限位边303、限位槽304。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3]参考图1至图8:
[002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批量艾条灭火的装置,其包括底灭火组件,以及能够与底灭火组件拆卸式配合的顶灭火组件,底灭火组件包括底壳体1,底壳体1为单面开放式壳体,其拥有底面,所述底壳体1上规律排列有若干个灭火底筒3,所述灭火底筒3的上端设有壶口301,所述顶灭火组件包括顶框2和设置于顶框2内与灭火底筒3相同数量并能够与灭火底筒3相互插接配合的灭火顶筒4,此处,顶框2为双面开放式框体,其中灭火顶筒4相互之间规律焊接在一起,所述顶灭火组件依靠对位的灭火顶筒4与灭火底筒3的对准插接,实现与底灭火组件的可拆式配合,首先,区别于传统的直接用碗盘灭火,本灭火装置可以缩小灭火空间,在组装好顶灭火组件和底灭火组件后,每一个灭火筒之间腔体是贯通的,就可以将单个艾条插入到单个贯通的灭火筒内,此时,灭火底筒3形成封闭腔体,艾条缺少氧气,同时由于其自身重力或配合操作者人为加压,就可以灭火,其次,灭火底筒3上的壶口301的技术特征的夹持,壶口301的直径是小于灭火顶筒4的直径,所以对位的灭火顶筒4可以很轻松的插入到灭火底筒3上,最后,使用完后,艾灰和产生的部分艾油可以从底灭火组件倒出。
[0025]具体来说,艾条在插入到灭火底筒3灭完火之后,因为其自身重力或人为给与的一个压力,灭完火之后,艾条上会自带一些艾灰,且这个艾灰是朝向艾条的外环的,所以艾条在往上提起来的时候,如果不去除这些艾灰,将这些艾条放回艾条盒内的时候,也会附带大量艾灰,本专利的做法是,所述灭火底筒3设有向内弯折的壶口301,所述壶口301的直径刚好等于艾条的直径,设置壶口301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拿起艾条的时候,能够借助壶口301的
类似于挤压效果,把艾条底部外围的灰给挤压掉,挤压掉了外围的灰,因为灰的很脆弱的,一挤压就掉,所以也会带走很大一部分中间的艾灰,这样整个艾条拿起来,艾灰就很少了,另外,对于灭火顶筒4和灭火底筒3因为是套筒结构,为了能够给这个灭火筒的灭火腔体高度提高一些,所述壶口301的下端设有限位环302,灭火顶筒4与灭火底筒3插接时受到限位环302的限位,灭火腔体越高,意味着这个灭火通道越长,这样氧气就越难进入到灭火底筒3的底部了,同时,也是为了方便后续灭火完毕后整个顶灭火组件的拔起,如插入太深,本身这个灭火装置又是金属材质的,就很难拔起。
[0026]为进一步增加灭火底筒3和灭后顶筒之间的气密性,当灭火顶筒4插入到灭火底筒3时,这个筒与筒回之间缝隙仍有可能会进风,还有就是为了知道插入到位,本专利的做法是,在所述限位环302上还设有限位边303,限位边303与限位环302形成限位槽304,当灭火顶筒4的筒体边缘刚好插入到限位槽304时,是会有一种类似于档位限制的插入感觉,因为这个限位槽304是环形槽。
[0027]具体来说,所述壶口301的直径小于灭火底筒3的直径,所述灭火底筒3的直径小于灭火顶筒4的直径。
[0028]具体来说,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此处,所述灭火底筒3和灭火顶筒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批量艾条灭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灭火组件,以及能够与底灭火组件拆卸式配合的顶灭火组件,所述底灭火组件包括底壳体,所述底壳体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灭火底筒,所述灭火底筒的上端设有壶口,所述顶灭火组件包括顶框和设置于顶框内与灭火底筒相同数量并能够与灭火底筒相互插接配合的灭火顶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批量艾条灭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底筒设有向内弯折的壶口,所述壶口的直径刚好等于艾条的直径,所述壶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凤宜叶焕卿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