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氢系统及供氢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56750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9 0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供氢系统及供氢方法;供氢系统包括合金储氢模块、重整器、供气模块和供氢模块,合金储氢模块设置有释氢口、供气口和出气口,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重整器设置有产气口,供气模块的两端分别与产气口和供气口连接,可将产气口通出的气体导向供气口,由供气口进入合金储氢模块的气体可从出气口通出,供气模块的两端分别与产气口和所述供气口连接,供氢模块的一端与释氢口和出气口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用氢设备,通过供氢系统的以上设置,当合金储氢模块的储氢量不足时,由供气口进入合金储氢模块的内部的氢气还可从出气口通出进入供氢模块,以满足向用氢设备的持续高效供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供氢系统及供氢方法


技术介绍

1、氢燃料电池是以氢气为燃料,氧气或空气为氧化剂,通过电化学反应将氢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氢燃料电池系统具有工作效率高、振动噪声小、无污染物排放、功率可调范围大等特点,在新能源汽车、绿色船舶、高效储能、备用电源、国防军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供氢装置是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储氢密度和储氢量直接决定电源系统储能密度和持续工作时间。目前储氢技术呈多元化发展,不同储氢技术工作原理及特点不同,其适用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高压储氢技术成熟度高、环境适应性好,其不足之处在于体积储氢密度低、长时存储泄漏率较高(0.2~0.7wt%/天)、安全隐患大、高压氢气补给要求高;低温液态储氢技术较为成熟,其缺点在于日蒸发率高(1.0wt%~2.0wt%/天)、装置小型化困难、液氢储运及加注设备要求高。因此,高压储氢和低温液体储氢技术均不满足燃料电池备用电源长时安全、高效储氢要求。

2、公开号为cn101505092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通信用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系统,其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氢模块包括第一出气管、第二出气管、连接管和供氢单元,所述第一出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分别与所述释氢口和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出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所述供氢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连接,所述供氢单元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用氢设备,向所述用氢设备供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氢单元包括第一供氢管、第二供氢管、第一通断阀和第二通断阀,所述第一供氢管和所述第二供氢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连接,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氢模块包括第一出气管、第二出气管、连接管和供氢单元,所述第一出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分别与所述释氢口和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出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所述供氢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连接,所述供氢单元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用氢设备,向所述用氢设备供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氢单元包括第一供氢管、第二供氢管、第一通断阀和第二通断阀,所述第一供氢管和所述第二供氢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连接,所述第一供氢管和所述第二供氢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用氢设备连接,所述第一通断阀和所述第二通断阀分别装设于所述第一供氢管和所述第二供氢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氢模块还包括第三通断阀,所述第三通断阀装设于所述连接管。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模块包括第一供气管、第二供气管和换热器,所述第一供气管和第二供气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产气口和所述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供气管和第二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飞朱刚程臣肖敏杨发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