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钢圆筒的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6278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9 0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大直径钢圆筒的制作工艺,所述大直径钢圆筒的直径至少为22m,高度45m‑55m,包括以下步骤,制造板单元,沿装配线方向,按照先安装竖向筋,然后依靠内模胎架成型,最后安装环向加强板的顺序制造,所述环向加强板位于钢圆筒底部,为平行于钢圆筒的竖板;吊装板单元至胎架上,进而进行板单元成型,并在成型后的板单元上,定位现状加强横肋;按照先板单元拼装形成上筒体和下筒体,然后上筒体和下筒体拼装形成钢圆筒的顺序,完成钢圆筒拼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圆筒,尤其是大直径钢圆筒的制备,尤其涉及大直径钢圆筒的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的钢圆筒主要都是直径比较小的钢圆筒,3m直径以下钢圆筒多为一次卷板成型,长度方向再水平焊接拼装,或是更大直径无法一次成型的钢圆筒,一般采用2-4个板单元拼装工艺,板单元组拼采用简单内膜胎架,但针对大于22m的大直径钢圆筒,无法做到一次成型,且板单元数量将成倍增加,采用单一的内模胎架无法保证其安装精度,本专利技术通过内模胎架搭配外围圆筒胎架配v型导向板精细化定位可实现更高的安装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超大直径钢圆筒的制作工艺,通过板材和胎架等的设置,进而实现了对于大直径钢圆筒的制作。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大直径钢圆筒的制作工艺,所述大直径钢圆筒的直径至少为22m,包括以下步骤,

4、制造板单元,沿装配线方向,按照先安装竖向筋,然后依靠内模胎架成型,最后安装环向加强板的顺序制造,所述环向加强板位于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直径钢圆筒的制作工艺,所述大直径钢圆筒的直径至少为22m,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钢圆筒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单元外侧设置有引熄弧板和陶瓷衬垫,且所述陶瓷衬垫位于所述引熄弧板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钢圆筒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单元成型中,还包括在板单元吊点位置安装工艺横向筋板,所述工艺横向筋板用于分解吊点处的变形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钢圆筒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筒体中的宽榫槽安装中,先将高度方向的同组宽榫槽预先制作成组件一次成型,再根据轮廓线安装。

...

【技术特征摘要】

1.大直径钢圆筒的制作工艺,所述大直径钢圆筒的直径至少为22m,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钢圆筒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单元外侧设置有引熄弧板和陶瓷衬垫,且所述陶瓷衬垫位于所述引熄弧板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钢圆筒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单元成型中,还包括在板单元吊点位置安装工艺横向筋板,所述工艺横向筋板用于分解吊点处的变形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钢圆筒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筒体中的宽榫槽安装中,先将高度方向的同组宽榫槽预先制作成组件一次成型,再根据轮廓线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钢圆筒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单元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通过双钩头吊装平移后,利用圆弧龙门搁架进行水平运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钢圆筒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单元拼装形成上筒体和下筒体具体为:于所述内模胎架内,将板单元移动至总装胎位,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艳遂张文渊莫亚思刘猛锐王柳岩耿贺翔李昊万玉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