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自动轧管机的无缝钢管加工方法及产线技术

技术编号:4254602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7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缝钢管加工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动轧管机的无缝钢管加工方法,包括初轧孔型和精轧孔型,经前道工序获得的空心毛管经初轧孔型轧制1或2道次后的初轧荒管,移入精轧孔型轧制至少2次,获得精轧荒管;所述精轧孔型的椭圆度小于初轧孔型的椭圆度。基于本方案加工的钢管壁厚均匀,成品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方案涉及到热轧无缝钢管的轧制工艺,具体涉及自动轧管机组的轧管工序上的自动轧管机及轧制工艺及产线。


技术介绍

1、自动轧管机组自1903年专利技术以来,一直是热轧无缝钢管主要生产机组之一。自动轧管机完整的轧制工艺流程如下,加热好的管坯送入斜轧穿孔机,由斜轧穿孔机将实心管坯穿制成空心毛管,将空心毛管送入自动轧管机,由自动轧管机将空心毛管减径减壁轧制成荒管,将荒管送入均整机,由均整机对荒管的壁厚进行均壁,成为壁厚精度较高的荒管,均整机出来的荒管送入定径机,由定径机对荒管外径进行压下规整,获得高温成品管,高温成品管再进行冷却、切头、检查检验(统称为精整),最终获得成品无缝钢管。

2、由于均整机的工作节奏低于自动轧管机,要实现上述完整的流程,一台自动轧管机需要配置两台均整机,而且自动轧管机轧制出的荒管存在椭圆度、全长弯曲及温度偏低的情况,两台均整机在工作过程中还经常会出现卡顿事故,尤其轧制薄壁管时,影响生产线的顺行,国内在引入上述产线时,基于成本、及生产顺行的考虑,往往省略了均整机工序,即目前国内现存的自动轧管机一般不具备均整机程序,这导致国内现有自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自动轧管机的无缝钢管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初轧孔型和精轧孔型,所述精轧孔型的椭圆度小于初轧孔型的椭圆度,经前道工序获得的空心毛管经初轧孔型轧制1或2道次后得到初轧荒管,初轧荒管移入精轧孔型轧制2次,获得精轧荒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动轧管机的无缝钢管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轧孔型和精轧孔型均由轧槽和顶头配合形成环形的工作孔型,所述轧槽包括上下分布的、相同的上轧槽和下轧槽,上轧槽和下轧槽对接处为辊缝,所述上轧槽和下轧槽均包括槽底段和槽壁段,所述槽底段与槽壁段交接处与槽底段圆心的连线与辊缝所在面的夹角为孔型开口角φ,所述初轧孔型的开口角为φ初,且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自动轧管机的无缝钢管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初轧孔型和精轧孔型,所述精轧孔型的椭圆度小于初轧孔型的椭圆度,经前道工序获得的空心毛管经初轧孔型轧制1或2道次后得到初轧荒管,初轧荒管移入精轧孔型轧制2次,获得精轧荒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动轧管机的无缝钢管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轧孔型和精轧孔型均由轧槽和顶头配合形成环形的工作孔型,所述轧槽包括上下分布的、相同的上轧槽和下轧槽,上轧槽和下轧槽对接处为辊缝,所述上轧槽和下轧槽均包括槽底段和槽壁段,所述槽底段与槽壁段交接处与槽底段圆心的连线与辊缝所在面的夹角为孔型开口角φ,所述初轧孔型的开口角为φ初,且30°≤φ初≤32°,所述精轧孔型的开口角为φ精,且φ精<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自动轧管机的无缝钢管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φ精≤1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自动轧管机的无缝钢管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头表面镀铬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动轧管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午
申请(专利权)人:莱钢集团烟台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