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接器尾部线长控制的下线工装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53197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7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装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器尾部线长控制的下线工装及其使用方法,下线工装包括:定裁板,定裁板的前面设有角度值,用于指示线缆的走向的角度;穿线板,穿线板上阵列有穿线孔,供线缆穿过;穿线板可拆卸的设置在定裁板的前面上,穿线板垂直于定裁板;动裁板,动裁板的前面设有长度值,动裁板通过安装螺钉与定裁板连接;线缆支架,线缆支架可移动的设置在动裁板上,用于提供线缆捆扎节点的长度;当松开安装螺钉时,动裁板绕安装螺钉相对定裁板转动,进行线缆的角度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连接器实际物理位置模拟线束走向,以确定线长,将穿线板设计成可拆卸结构,根据连接器的种类快速更换穿线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装加工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器尾部线长控制的下线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在线缆组件制作过程中,其端头连接器焊接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在多个质量案例中,出现80%以上的质量问题是连接器焊端工艺处理不到位而导致,其中连接器尾部线长控制是工艺实施的难点,需要重点关注。

2、连接器焊接前,焊接到连接器焊杯的每根线缆长度是不一样的,连接器中间的线缆短一些,连接器两侧(或上下)的线缆会长一些。而目前对于连接器焊接中,线缆端头是平齐剪断的,也就是说线缆焊接前从绑扎点起所有线缆长度是一样的,焊接时根据焊杯的实际位置确定长度后进行焊接,这也是造成部分线束长度不足、部分线束太长而堆线的情况。

3、连接器尾部导线焊接时,按照标准要求与连接器焊杯焊接/压接的导线应具有一定的应力释放弯,释放弯半径应为3~5倍线缆直径,焊接后线缆不能单股越出,也不能使每根线缆受力,否则影响焊接可靠性。当工艺处理不当造成局部线缆受力造成单股越出,当电缆在测试、试验、服役过程中,由于电缆扰动,则受力电缆由于没有应力释放余量而造成焊点开焊、断路等质量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接器尾部线长控制的下线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器尾部线长控制的下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裁板包括矩形板和半圆形板,所述角度值沿所述半圆形板的圆周设置;所述穿线板可拆卸的垂直设置在所述矩形板的正面,所述穿线板背离所述半圆形板的端面与所述矩形板的外端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接器尾部线长控制的下线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半圆形板的圆心处设有第一沉头通孔,所述安装螺钉穿过所述第一沉头通孔与所述动裁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连接器尾部线长控制的下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裁板包括圆形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接器尾部线长控制的下线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器尾部线长控制的下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裁板包括矩形板和半圆形板,所述角度值沿所述半圆形板的圆周设置;所述穿线板可拆卸的垂直设置在所述矩形板的正面,所述穿线板背离所述半圆形板的端面与所述矩形板的外端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接器尾部线长控制的下线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半圆形板的圆心处设有第一沉头通孔,所述安装螺钉穿过所述第一沉头通孔与所述动裁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连接器尾部线长控制的下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裁板包括圆形板和长条形板,所述圆形板的直径与所述半圆形板的直径相等;在所述圆形板的圆心处设有第二沉头通孔,用于容纳与所述安装螺钉螺接的安装螺母;所述第二沉头通孔与所述第一沉头通孔同轴;沿所述长条形板的中轴线设有条形通孔,在所述长条形板的背面对应所述条形通孔的位置设有沉槽;所述长度值位于所述条形通孔的一侧或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连接器尾部线长控制的下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支架通过连接螺钉与所述动裁板连接,所述连接螺钉穿过所述条形通孔与连接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龙石宝松王羚薇王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