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物联网与通感一体化,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马达振动的手机用户与毫米波雷达间的通信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无线通信设备数量激增,对频谱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促使无线通信技术逐渐向毫米波频段发展,以满足低时延通信和海量数据传输的需求。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采用了中低频段与毫米波频段相结合的架构,加速了社会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
2、同时,无线感知领域也在不断演化,毫米波雷达作为体积小、空间分辨率高、全天候工作的感知手段备受瞩目。毫米波雷达已被广泛应用于车载、交通、安防、工业监测等领域。在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毫米波雷达底层技术在国内已经实现突破并日趋成熟。
3、随着无线通信和无线感知向毫米波频段发展,频带竞争和干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催生了通信感知一体化的思想。通感一体化旨在同一硬件系统上集成通信与感知两项功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通信与感知的深度融合、互惠互利。通感一体化已被列为信息与电子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为未来无线技术整合应用开启了新篇章。赋予毫米波雷达通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马达振动的手机用户与毫米波雷达间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马达振动的手机用户与毫米波雷达间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发送方采用脉冲宽度和幅度调制技术设计振动模式具体为:采用脉冲宽度和幅度调制技术,对于一个持续时间为秒的数据符号,将其表示为个比特位,其中,比特用于控制脉冲宽度即振动时间,比特用于控制脉冲振幅,通过调节发送方马达振动的脉冲宽度和振幅,实现振动模式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马达振动的手机用户与毫米波雷达间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马达振动的手机用户与毫米波雷达间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马达振动的手机用户与毫米波雷达间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发送方采用脉冲宽度和幅度调制技术设计振动模式具体为:采用脉冲宽度和幅度调制技术,对于一个持续时间为秒的数据符号,将其表示为个比特位,其中,比特用于控制脉冲宽度即振动时间,比特用于控制脉冲振幅,通过调节发送方马达振动的脉冲宽度和振幅,实现振动模式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马达振动的手机用户与毫米波雷达间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根据脉冲宽度和幅度调制技术特性和当前手机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特性,利用两个参数控制振动马达:以毫秒为单位的振动时间和范围在[0, 255]的振动幅度,在每个数据帧的开头添加一个前导码,使接收方识别与发送的数据符号相关的参数值,其中,所述前导码为三个符号的前导码,其振动幅度分别为最高振幅的20%,最高振幅的90%及非振动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马达振动的手机用户与毫米波雷达间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马达振动的手机用户与毫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凯燕,盖佳雯,彭程,肖甫,郭政鑫,左益平,高铭,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