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伍志勇专利>正文

铰链开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9993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铰链开合机构,至少由第一铰臂和第二铰臂相互铰接构成,其第一铰臂和第二铰臂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铰臂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两铰臂之间铰接有弹性件,当弹性件两端的铰接点与两铰臂的铰接点位于同一直线时,弹性件处于压缩或拉伸状态,弹性件的弹力指向两铰臂的铰接点,使两铰臂受力平衡,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当摆动第二铰臂时,弹性件与第二铰臂的铰接点以两铰臂的铰接点为中心偏转,同时,弹性件释放其之前被压缩或拉伸的力,使第二铰臂自动偏转,直至弹性件被压缩或拉伸的力完全释放或第二铰臂摆动的极限位置,实现与第二铰臂连接的门体开合。其结构简单合理、开合方便、造价成本低、适用范围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铰链,特别是一种主要适用于家具上的铰链开合机构
技术介绍
本人在中国专利文献号CN2923940于2007年7月18日公开一种大开合的家具门暗铰链,包括活动底座,固定底座和连接在其间的铰接件,铰接件包括依次铰接的固定臂,连接臂,大、中、小转臂;连接臂的截面为槽钢形,其一端与固定臂铰接,另一端与大转臂铰接,连接臂与固定臂铰接处的两侧设置有两个铰接销,其顶面设置有开口槽。中转臂内设置有一 L形的弹簧座,弹簧座上设置有一截面为槽钢形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压力弹簧和胶粒,胶粒固定在弹簧两端;凹槽的一端设置有铰接销与中转臂、大转臂铰接,其下端设置有固定孔,用以将弹簧座固定在中转臂内;所述小转臂的一端铆接有合金钩,合金钩一端设置有圆弧面,一端的胶粒抵压在此圆弧面上,另一端的胶粒抵住铰接销处。该结构的铰链在闭合时,与合金钩圆弧面滑动相接的胶粒滑至圆弧面一侧的平面上,小转臂始终具有一个往中转臂方向偏转的力,使门体关闭的比较严紧液链打开时,先克服往中转臂方向偏转的力,使与合金钩圆弧面滑动相接的胶粒滑至圆弧面上,沿圆弧面滑动,小转臂不具有一个往开门方向偏转的力,使得门体打开后不能定位。针对以上不足,需要对该产品进一步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稳固、开合方便的铰链开合机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铰链开合机构,至少由第一铰臂和第二铰臂相互铰接构成,其结构特征是第一铰臂和第二铰臂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铰臂铰接。 所述弹性件为张力杆,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铰臂铰接,与第一铰臂铰接的点为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臂铰接的点为第二铰接点,第一铰臂与第二铰臂铰接的点为第三铰接点,其中,第二铰接点位于第一铰接点和第三铰接点之间。张力杆包括之间连接有压力弹簧的第一铰接头和第二铰接头,两铰接头分别与第一、第二铰臂铰接。第一铰接头和第二铰接头之间还滑动设置有连杆或套筒,套设在压力弹簧内或外。连杆或套筒的作用主要是避免第二铰臂在转动时,使弹簧弯曲。 或者,所述弹性件为拉力杆,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铰臂铰接,与第一铰臂铰接的点为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臂铰接的点为第二铰接点,第一铰臂与第二铰臂铰接的点为第三铰接点,其中,第二铰接点位于第三铰接点外侧。拉力杆包括之间连接有拉力弹簧的第一铰接头和第二铰接头,两铰接头分别与第一、第二铰臂铰接。第一铰接头和第二铰接头之间还滑动设置有连杆或套筒,套设在拉力弹簧内或外。 所述第一铰接头和第二铰接头均呈U形,两侧同轴设置有铰接孔,底部延伸出套接头。所述连杆一端与第一铰接头或第二铰接头的套接头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铰接头或第一铰接头的套接头固定连接;或者,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铰接头的套接头滑动连接;连杆端部对应套接头底面环形设置有限位台阶。 所述第一铰臂外端与第二铰臂铰接,中部与张力杆的第一铰接头以及第三铰臂的中部铰接,内端与固定臂铰接;第二铰臂另一端与活动座铰接,与第一铰臂铰接处的内侧与第二铰接头铰接;第三铰臂后端通过第四铰臂与固定臂铰接,前端与活动座铰接;固定臂与固定座相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铰臂均呈槽钢形。 本技术在两铰臂之间铰接有弹性件,当弹性件两端的铰接点与两铰臂的铰接点位于同一直线时,弹性件处于压縮或拉伸状态,弹性件的弹力指向两铰臂的铰接点,使两铰臂受力平衡,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当摆动第二铰臂时,弹性件与第二铰臂的铰接点以两铰臂的铰接点为中心偏转,同时,弹性件释放其之前被压縮或拉伸的力,使第二铰臂自动偏转,直至弹性件被压縮或拉伸的力完全释放或第二铰臂摆动的极限位置,实现与第二铰臂连接的门体开合。其结构简单合理、开合方便、造价成本低、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D-D剖开后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又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张力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工作原理图。图7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铰链仰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H-H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9又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5,本铰链开合机构,至少由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3相互铰接构成,第一铰臂和第二铰臂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铰臂铰接。 弹性件为张力杆2,包括之间连接有压力弹簧5的第一铰接头7和第二铰接头4,两铰接头分别与第一铰臂1、第二铰臂3铰接。其中,与第一铰臂铰接的点为第一铰接点A,与第二铰臂铰接的点为第二铰接点B,第一铰臂与第二铰臂铰接的点为第三铰接点C,第二铰接点位于第一铰接点和第三铰接点之间。 第一铰接头7和第二铰接头4之间还滑动设置有连杆6,套设在压力弹簧5内。第一铰接头7和第二铰接头4均呈U形,两侧同轴设置有铰接孔7. 2,底部延伸出套接头7. 1和4. 1。连杆6 —端与第一铰接头7的套接头7. 1、4. 1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铰接头的套接头固定连接;连杆端部对应套接头底面环形设置有限位台阶6. l,见图5。 参见图6,其工作原理是假设图1中第一铰臂1是固定的,由于,第一铰接点A和第三铰接点C均在第一铰臂上,所以出现了图6中两个固定的点G和点O(对应为图1的第一铰接点A和第三铰接点C);由于第二铰接点B设置在第二铰臂3上,即第二铰接点B与第三铰接点C距离始终相等,并以第三铰接点C为中心转动,所以出现了图6中一个以点0为圆心做圆周运动的点E(图中虚线圆为其运动的圆周),点E到点0距离为L2,点E与点G的距离可以变化,相当于张力杆,最小长度为Ll (即处于压縮状态)。当点E运行至点0与点G之间,并三点在同一直线时,点G与点E之间的距离最近(即张力杆中压力弹簧处于压縮状态),压力弹簧力F的方向始终指向点O,处于平衡状态。当往上摆动点E时,使其不在点G与点0之间的直线上,处于压縮状态的压力弹簧开始把力释放,从而产生两个分别指向点0和点E圆周运动切线方向的力Fl'和F2',点G到点E的距离变为Ll'(大于Ll),结合图4,即实现了第二铰臂3往第一铰臂方向偏转,直至压力弹簧被压縮的力完全释放;当往下摆动点E时,使其不在点G与点0之间的直线上,处于压縮状态的压力弹簧开始把力释放,从而产生两个分别指向点0和点E圆周运动切线方向的力Fl和F2,点G到点E的距离变为Ll(大于Ll),结合图3,即实现了第二铰臂3往外偏转,直至压力弹簧被压縮的力完全释放。 参见图7-图ll,第一铰臂1外端与第二铰臂3铰接,中部与张力杆2的第一铰接头7以及第三铰臂9的中部铰接,内端与固定臂10铰接;第二铰臂另一端与活动座11铰接,与第一铰臂铰接处的内侧与第二铰接头4铰接;第三铰臂后端通过第四铰臂14与固定臂铰接,前端与活动座铰接;固定臂与固定座8相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铰臂均呈槽钢形。固定座8设置在家具柜体12上,活动座11设置在家具门体13上。图9为家具门体处于打开状态时铰链的视图,图10为家具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铰链的视图,图11为家具门体处于半打开状态时铰链的视图。 第二实施例 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链开合机构,至少由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3)相互铰接构成,其特征是第一铰臂和第二铰臂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铰臂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铰链开合机构,至少由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3)相互铰接构成,其特征是第一铰臂和第二铰臂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铰臂铰接。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铰链开合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件为张力杆(2),两端分别与第一铰臂(1)、第二铰臂(3)铰接,与第一铰臂铰接的点为第一铰接点(A),与第二铰臂铰接的点为第二铰接点(B),第一铰臂与第二铰臂铰接的点为第三铰接点(C),其中,第二铰接点位于第一铰接点和第三铰接点之间。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开合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张力杆(2)包括之间连接有压力弹簧(5)的第一铰接头(7)和第二铰接头(4),两铰接头分别与第一铰臂(1)、第二铰臂(3) 铰接。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开合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铰接头(7)和第二铰接头(4) 之间还滑动设置有连杆(6)或套筒,套设在压力弹簧(5)内或外。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开合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件为拉力杆,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铰臂铰接,与第一铰臂铰接的点为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臂铰接的点为第二铰接点,第一铰臂与第二铰臂铰接的点为第三铰接点,其中,第二铰接点位于第三铰接点外侧。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开合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拉力杆包括之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伍志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