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组间协作式内容生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49851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2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组间协作式内容生成方法,包括:建立大语言模型之间的任务执行链,根据任务执行链确定大模型组;根据建立的范式将多个大模型组划分为若干协作组;根据评价者大语言模型对协作组中每个大模型组的内容进行评价,生成优化内容,根据优化内容确定优化集合;当优化集合中的元素个数大于1时,将优化集合转换为协作组集合,并基于转换后的协作组集合再次将其中的多个大模型组划分为若干协作组进行评价,直至优化集合中的元素个数等于1时,将优化集合中的元素作为最终优化内容。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大模型组封闭性强、生成内容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导致的生成内容质量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然语言处理,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组间协作式内容生成方法


技术介绍

1、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发展中,大型语言模型(llms)在众多领域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尽管它们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但在处理超出简单聊天范畴的复杂情境时,这些模型显示出其独立能力的某些局限性。近期在“大模型”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通过整合了诸如上下文敏感记忆、多步骤规划和对外部工具的战略使用等复杂特征,显著提升了llms的能力。这种增强扩展了它们有效管理更广泛复杂任务的能力,包括数学推理、软件开发、游戏玩法、社会模拟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2、随着大模型的发展,一个成功的突破是多个大模型之间互动的整合。代表性方法通过将任务解决分解为不同的子任务,展现了这一方法论,在其中,大模型采取两种角色——指导者和执行者。通过参与互动对话,每个大模型都参与指导和回复的对话,协作地为任务完成提供一个连贯和自动化的解决方案。这些大模型构成了一个大模型组通过采用更加适应性和主动的问题解决方法,实现了自主性的重大飞跃,超越了人机互动中典型的提示指令动态,并大大减少了对人类参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组间协作式内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组间协作式内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大语言模型之间的任务执行链,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组间协作式内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建立的范式将多个大模型组划分为若干协作组,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组间协作式内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非贪心式划分将所述大模型组划分为若干协作组,具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组间协作式内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组间协作式内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大语言模型之间的任务执行链,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组间协作式内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建立的范式将多个大模型组划分为若干协作组,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组间协作式内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非贪心式划分将所述大模型组划分为若干协作组,具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组间协作式内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量u确定协作组集合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茂松刘知远钱忱杜卓耘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