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表面防护,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多相碳基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从领土防御,到经济建设,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均离不开机械系统的安全运行,极端工况条件下关键运动部件的表面损伤是制约机械系统安全运行的瓶颈,其中,磨损损伤是机械系统运动部件表面损伤的主要形式和共性难题。发展先进表面防护涂层技术是解决机械运动部件表面损伤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提升整机装备系统服役性能的重要方法。碳基涂层拥有较好的耐磨性与化学稳定性,已经在汽车发动机、航空航天和先进制造等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如果通过结构设计和工艺开发获得高性能碳基涂层材料,成为进一步提升相关行业机械运动部件服役性能的主要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多相碳基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2、为实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多相碳基复合涂层,其包括依次形成于基体表面的cr过渡层及多相碳基层;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多相碳基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形成于基体表面的Cr过渡层及多相碳基层;所述多相碳基层的物相结构包括非晶碳、类富勒烯碳、纳米石墨、纳米金刚石及C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多相碳基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Cr过渡层的厚度为400-800nm:和/或,所述多相碳基层的厚度为0.5-2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多相碳基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多相碳基复合涂层在大气或润滑油中的摩擦系数为0.1-0.3。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层多相碳基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多相碳基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形成于基体表面的cr过渡层及多相碳基层;所述多相碳基层的物相结构包括非晶碳、类富勒烯碳、纳米石墨、纳米金刚石及c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多相碳基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cr过渡层的厚度为400-800nm:和/或,所述多相碳基层的厚度为0.5-2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多相碳基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多相碳基复合涂层在大气或润滑油中的摩擦系数为0.1-0.3。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层多相碳基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将基体置于反应腔体中,采用磁控溅射技术,以cr靶为靶材,以保护性气体为工作气体,在所述基体表面沉积cr过渡层;其中,基底负偏压为100-200v,保护性气体流量为100-300sccm,cr靶功率为1-12kw,沉积温度为140-240℃,沉积时间为25-50min。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在所述cr过渡层沉积完成后,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以石墨靶为靶材,以保护性气体为工作气体,先于高负偏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欣,王闯,郭武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