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覆膜支架。
技术介绍
1、覆膜支架指的是金属支架(例如不锈钢支架)上包覆特殊膜性材料的支架,是一种用于治疗身体各处狭窄或阻塞性病变的医疗器械;覆膜支架包括自膨型和非自膨型;非自膨型的覆膜支架需要通过输送系统输送至血管中,并通过输送系统上的球囊扩张至与血管匹配的直径。现有的输送系统包括覆膜支架、球囊、芯轴(也称内管)和输送鞘管等,其中,收缩态的覆膜支架呈柱状;将覆膜支架、球囊、芯轴(也称内管)由外而内依次设置,并将覆膜支架径向收缩压握在球囊外,使得覆膜支架呈柱状固定在球囊的中间位置上,且其两端介于球囊两端之内,以便支架整体呈均匀扩张;支承有覆膜支架的输送系统通过已在患者体内外建立好的鞘管通路,进入血管腔道内;与自膨型支架不同的是,非自膨型覆膜支架的输送系统无需外管将支架径向限位,因此,非自膨型覆膜支架在血管腔道内输送时是裸露的。
2、现有的覆膜支架,考虑其柔顺性,因而采用全段多个环形支架作为其支撑骨架,整个覆膜支架的外轮廓尺寸相同。该设计存在以下缺陷:覆膜支架从鞘管通路进入血管腔道后,未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覆膜支架,包括由管状覆膜连接的纵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环形支架;和,设置在所述管状覆膜近端段上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通过连接单元与相邻的所述环形支架连接;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开口单元或者多个曲面折杆单元或者多个弧面单元或者多个弧线单元;覆膜支架具有径向收缩的第一状态,以及径向扩张或径向恢复的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覆膜支架的近端外轮廓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覆膜支架的中间段外轮廓的径向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覆膜支架的近端外轮廓的径向尺寸等于或大于所述覆膜支架的中间段外轮廓的径向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覆膜支架,包括由管状覆膜连接的纵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环形支架;和,设置在所述管状覆膜近端段上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通过连接单元与相邻的所述环形支架连接;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开口单元或者多个曲面折杆单元或者多个弧面单元或者多个弧线单元;覆膜支架具有径向收缩的第一状态,以及径向扩张或径向恢复的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覆膜支架的近端外轮廓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覆膜支架的中间段外轮廓的径向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覆膜支架的近端外轮廓的径向尺寸等于或大于所述覆膜支架的中间段外轮廓的径向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环形支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封闭的第二开口单元,或者各所述环形支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支撑杆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环形支架上的各所述第二开口单元或各所述支撑杆单元具有近端部和近端侧部;连接所述支架组件与所述环形支架的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体;各所述第一连接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环形支架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开口单元的所述近端部或所述近端侧部固定连接,或者各所述第一连接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环形支架中的一个所述支撑杆单元的所述近端部或所述近端侧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的各所述第一开口单元或者各所述曲面折杆单元均具有第一远端部和第一远端侧部;各所述第一连接体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架组件的一个所述第一开口单元的所述第一远端部或所述第一远端侧部固定连接;或者,各所述第一连接体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架组件的各所述曲面折杆单元的所述第一远端部或所述第一远端侧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的各所述弧面单元或各所述弧线单元具有第二远端部;各所述第一连接体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架组件的一个所述弧面单元或一个所述弧线单元的所述第二远端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形状为直线型、s型、多弯型的其中一种或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多弯型的各所述第一连接体具有第一弧段、第二弧段和第三弧段;各所述第一连接体的所述第一弧段和所述第二弧段的弧长不同或者弧度不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伟林,张玄玄,刘超远,周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归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