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降雨模拟观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模拟降雨侵蚀过程的观测装置,属于降雨器。
技术介绍
1、在研究雨水的过程中,利用天然降雨来获取所需的降雨效果有很大的难度,试验周期较长,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天然降雨的观测数据积累很慢,难以取得规律性的有效数据,往往不能满足生产和研究的需要。目前常见的喷嘴式降雨器通过喷嘴或喷孔将水喷射出来,使喷出的水在空气中分散成水滴形状后直接落入地面。而这样的模拟降雨方法常出现生成的雨滴大小不均匀,降雨强度不稳定以及雨滴动能不一致等问题,所得数据的参考价值大大降低,不能实现自然降雨的真实模拟,降雨模拟误差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解决雨滴大小不均匀,降雨强度不稳定以及雨滴动能不一致的问题,减小降雨模拟误差,进而提出一种人工模拟降雨侵蚀过程的观测装置。
2、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人工模拟降雨侵蚀过程的观测装置,包括供水装置、降雨装置、震动装置、两个支柱、实验槽放置架和支撑架,支撑架包括两个第一横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模拟降雨侵蚀过程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水装置(1)、降雨装置(2)、震动装置(3)、两个支柱(4)、实验槽放置架(5)和支撑架(6),支撑架(6)包括两个第一横杆(61)、两个第二横杆(62)和四个立杆(63),两个第一横杆(61)和两个第二横杆(62)呈矩形间隔平行固定设置,四个立杆(63)固定安装于第一横杆(61)和第二横杆(62)的连接处,两个支柱(4)分别平行安装在两个第二横杆(62)下方,降雨装置(2)位于支撑架(6)的横杆与支柱(4)之间安装在两个支柱(4)上,震动装置(3)与降雨装置(2)在水平方向上连接,供水装置(1)位于降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模拟降雨侵蚀过程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水装置(1)、降雨装置(2)、震动装置(3)、两个支柱(4)、实验槽放置架(5)和支撑架(6),支撑架(6)包括两个第一横杆(61)、两个第二横杆(62)和四个立杆(63),两个第一横杆(61)和两个第二横杆(62)呈矩形间隔平行固定设置,四个立杆(63)固定安装于第一横杆(61)和第二横杆(62)的连接处,两个支柱(4)分别平行安装在两个第二横杆(62)下方,降雨装置(2)位于支撑架(6)的横杆与支柱(4)之间安装在两个支柱(4)上,震动装置(3)与降雨装置(2)在水平方向上连接,供水装置(1)位于降雨装置(2)的上方,实验槽放置架(5)位于降雨装置(2)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模拟降雨侵蚀过程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降雨装置(2)包括降雨箱,所述降雨箱的底壁下表面与两个支柱(4)固定,所述降雨箱的底壁上表面布设有硅胶片(22),硅胶片(22)上可拆卸地布设有多个注射器针头,所述降雨箱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23),出水口(23)内可拆卸的安装有与出水口(23)相适形的胶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模拟降雨侵蚀过程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雨箱的底壁为间隔平行设置的不锈钢管(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模拟降雨侵蚀过程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水口(...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