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脚连接结构、电池顶盖及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865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3:0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引脚连接结构、电池顶盖及二次电池,包括与电池顶盖连接的顶盖连接部、自顶盖连接部的外端一体形成且与顶盖连接部呈夹角设置的电芯连接部和贯穿设置在电芯连接部上的互连部,电芯的极耳经所述互连部和/或电芯连接部的侧面延伸至电芯连接部距离电芯较远的一侧与所述电芯连接部距离电芯较远的一侧的表面形成多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能够在引脚与电芯之间提供多点连接,通过增加焊接区域面积的方式降低焊接厚度,以分散焊接应力,保证各处焊接的一致性,进而提高焊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二次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引脚连接结构、电池顶盖及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1、二次电池通常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电芯以及盖设在外壳上的顶盖,顶盖包括盖板、极柱、密封圈、上塑胶件、下塑胶件和连接电芯与极柱的引脚。现有的电芯通常采用多层叠片电极层叠或卷绕形成,二次电池的容量与叠片电极层叠或卷绕的数量相关,叠片电极层叠或卷绕的数量越多,电池容量越大,随之引脚与电芯之间的焊接难度增大。

2、现有的引脚结构通常是一体式结构,通过将电芯的正极片和负极片通过片体引出后焊接在引脚上,引脚与片体的焊接区域存在于引脚的两侧,当正极片和负极片数量增加时,将出现多个正极片或负极片的片体层叠的情况,一是焊接难度大,焊接后片体与引脚上的焊接区域厚度增加,且无法保证位于不同层的片体焊接的一致性,焊接质量不稳定,二是在同一位置执行焊接作业,导致该区域的应力增加,进一步影响焊接质量,如此,在二次电池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机械振动和冲击力,可能导致引脚变形或断裂的情况,从而影响二次电池的正常使用,且使用安全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脚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电池顶盖与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电池顶盖连接的顶盖连接部、自顶盖连接部的外端一体形成且与顶盖连接部呈夹角设置的电芯连接部和贯穿设置在电芯连接部上的互连部,电芯的极耳经所述互连部和/或电芯连接部的侧面延伸至电芯连接部距离电芯较远的一侧与所述电芯连接部距离电芯较远的一侧的表面形成多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脚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连部包括至少一贯穿所述电芯连接部的互连槽,所述互连槽的长轴沿电芯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电芯的极耳穿越所述互连槽和/或电芯连接部的侧面与所述电芯连接部距离电芯较远一侧的表面连接;其中,所述电芯连接部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脚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电池顶盖与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电池顶盖连接的顶盖连接部、自顶盖连接部的外端一体形成且与顶盖连接部呈夹角设置的电芯连接部和贯穿设置在电芯连接部上的互连部,电芯的极耳经所述互连部和/或电芯连接部的侧面延伸至电芯连接部距离电芯较远的一侧与所述电芯连接部距离电芯较远的一侧的表面形成多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脚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连部包括至少一贯穿所述电芯连接部的互连槽,所述互连槽的长轴沿电芯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电芯的极耳穿越所述互连槽和/或电芯连接部的侧面与所述电芯连接部距离电芯较远一侧的表面连接;其中,所述电芯连接部的长度方向被限定为电芯连接部与顶盖连接部的交界处至电芯连接部的自由端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脚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连接部的侧面包括形成在电芯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两端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互连槽的长边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设置,其中,所述电芯连接部的宽度方向被限定为平行于电芯连接部与顶盖连接部的交界线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脚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连接部上贯穿设置有供电池顶盖的极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飞鹏孙冠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