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水工建筑的低碳自愈防渗方法及组件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水工建筑的低碳自愈防渗方法及组件技术

技术编号:424843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水工建筑的低碳自愈防渗方法及组件,将模袋固定在水工建筑的迎水坡面,模袋为具有顶面和底面的中空袋体,底面由柔性透水材料制成;将无黏性填料充填入模袋,所述底面贴合所述迎水坡面;将柔性防渗层设置在模袋的顶面;完成由包括无黏性填料、模袋和柔性防渗层构成的低碳自愈防渗组件。当水工建筑变形出现凹陷或裂缝时,模袋随之变形填充凹陷或裂缝,直至底面被拉裂,使得所述无黏性填料从模袋中漏出填入凹陷或裂缝中,实现对所述水工建筑的低碳自愈防渗。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模袋在工厂加工、无黏性填料灌装由机械完成,施工速度快;将工程中易得无黏性填料作为主材,替代钢筋、水泥、人工破碎骨料、沥青,可达到低碳减排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工建筑的低碳自愈防渗方法及组件


技术介绍

1、土石坝泛指由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经过抛填、辗压等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当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时,称堆石坝;当两类当地材料均占相当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

2、当土石坝的防渗体位于土石坝迎水面时,被称为面板土石坝,对于面板土石坝,常用防渗体为钢筋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相应被称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土石坝和沥青混凝土面板土石坝。目前,钢筋混凝土面板土石坝和沥青混凝土面板土石坝是我国大坝工程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发展最快的坝型。

3、钢筋混凝土面板土石坝所采用的钢筋混凝土面板,建材包括大量的钢筋、水泥、人工破碎骨料、止水铜片等,施工工序包括混凝土拌合、振捣、滑膜牵引等;沥青混凝土面板土石坝所采用的沥青混凝土面板,建材包括大量的沥青、人工破碎骨料等,施工工序主要为沥青混凝土拌合、保温运输、逐层摊铺和逐层碾压。以上两种面板,结构复杂,造价昂贵;工序多,工期长;材料制备和施工过程,会造成大量的碳排放,不利于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4、已授权的名称为“一种面板坝周边缝止水自愈防渗结构(申请号:201820652948.9)”的技术专利,所提及的防渗结构主要内容为在顶部塑性填料外设置粉煤灰袋层,粉煤灰袋采用可降解土工织物袋装,粉煤灰袋层外包土工布,粉煤灰袋层覆盖在顶部塑性填料外,在面板坝的趾板上设置支撑结构支撑粉煤灰袋层,并在外部铺盖全风化料。通过在周边缝顶部塑性填料下部设置支撑结构,在塑性填料外表面砌筑可降解土工织物袋装的粉煤灰袋,再外包土工布,可有效避免扬尘,减小了粉煤灰体型,减少了工程量,同时可快速施工。在面板坝周边缝底部止水铜片和上部塑性填料止水由于施工质量不良发生渗漏水时,粉煤灰能够进入周边缝缝隙,堵塞细微渗漏通道,自愈防渗结构。上述结构中,粉煤灰袋由“土工织物”制成,土工织物为透水材料,且“可降解”,所以粉煤灰袋不具有防渗功能,该结构 “外包土工布”,因土工布为透水材料,所有该结构整体上不具有直接的防渗能力,也就是说,土工布和土工织物内包裹的粉煤灰始终处于水饱和的浸泡状态。该结构的自愈防渗原理是,当面板坝周边缝底部止水铜片和上部塑性填料止水“已经”出现“渗漏水”时,粉煤灰随同“渗漏水”流入周边缝“缝隙”,堵塞“细微”“渗漏通道”。也就是说以上结构是在渗漏破坏已经发生,渗漏水已经产生后的,才会起到“被动”的自愈防渗作用。以上“粉煤灰”、“可降解土工织物袋”、 “外包土工布”、“外部铺盖全风化料”的组合,是完全的透水体,不能替代现有钢筋混凝土面板和沥青混凝土面板,作为土石坝防渗面板使用,也就达不到碳减排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现状,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工建筑的低碳自愈防渗方法及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土石坝防渗面板存在的造价高、施工周期长、碳排放量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用于水工建筑的低碳自愈防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01:将模袋3固定在所述水工建筑的迎水坡面,所述模袋3为具有顶面和底面的中空袋体,所述底面由柔性透水材料制成;

5、02:将无黏性填料2充填入所述模袋3中,所述底面贴合所述迎水坡面;

6、03:将柔性防渗层4设置在所述模袋3的顶面;

7、04:完成由包括所述无黏性填料2、模袋3和柔性防渗层4构成的低碳自愈防渗组件,所述低碳自愈防渗组件的柔性防渗层4构成的外露的迎水面不透水,与水工建筑的迎水坡面贴合的所述模袋3的底面透水;

8、05:当水工建筑变形出现凹陷或裂缝时,所述模袋3随之变形填充凹陷或裂缝,直至底面被拉裂,使得所述无黏性填料2从模袋3中漏出填入所述凹陷或裂缝中,实现对所述水工建筑的低碳自愈防渗。

9、一种用于水工建筑的低碳自愈防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01:将模袋3固定在所述水工建筑的迎水坡面,所述模袋3为具有顶面和底面的中空袋体,所述底面由柔性透水材料制成,所述顶面具有柔性防渗层4;

11、02:将无黏性填料2充填入所述模袋3中,所述底面贴合所述迎水坡面;

12、03:完成由包括所述无黏性填料2、模袋3和柔性防渗层4构成的低碳自愈防渗组件,所述低碳自愈防渗组件的柔性防渗层4构成的外露的迎水面不透水,与水工建筑的迎水坡面贴合的所述模袋3的底面透水;

13、04:当水工建筑变形出现凹陷或裂缝时,所述模袋3随之变形填充凹陷或裂缝,直至底面被拉裂,使得所述无黏性填料2从模袋3中漏出填入所述凹陷或裂缝中,实现对所述水工建筑的低碳自愈防渗。

14、优选的,所述模袋3为至少底面为织物缝制加工而成的中空袋,所述织物为透水材料,所述模袋一侧开口,且在步骤02完成后封闭所述开口。

15、优选的,在所述模袋3内间隔设置内拉件6。

16、优选的,在所述模袋3的顶面喷涂和/或刮涂现场固化成膜材料,从而现场固化成所述防渗层4,所述防渗层4范围超出模袋3的部分涂覆在所述水工建筑表面,形成固定结构5。

17、一种实现水工建筑的低碳自愈防渗方法的水工建筑用低碳自愈防渗组件,所述低碳自愈防渗组件包括无黏性填料2、模袋3、柔性防渗层4,所述模袋3为具有顶面和底面的中空袋体,所述底面由柔性透水材料制成,无黏性填料2在模袋3内部,柔性防渗层4在模袋3的顶面外部,形成由所述柔性防渗层4构成的外露的迎水面不透水,由所述模袋3的底部构成的内部贴合面透水的低碳自愈防渗组件。

18、优选的,所述模袋3为至少底面为织物缝制加工而成的中空袋,所述织物为透水材料,所述模袋一侧具有可闭合的开口。

19、优选的,所述模袋3内设有间隔布置的内拉件6。

20、优选的,所述低碳自愈防渗组件设有固定结构5,所述柔性防渗层4为现场固化成膜材料,所述柔性防渗层4超出所述模袋3的部分与水工建筑表面粘接构成所述固定结构5的至少一部分。

21、优选的,所述低碳自愈防渗组件设有固定结构5,所述柔性防渗层4为现场施工前设置在所述模袋顶面。

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低碳自愈防渗方法及组件将不含黏性成分的细矿物料颗粒填充入模袋中,因填充颗粒间不会粘黏,所以充填饱满的模袋毯状物,始终处于柔性可变形状态,模袋毯状物迎水面的防渗层同样是柔性的,使得无黏性填料防渗结构整体上始终处于柔性可变形状态。当坝体出现较大的凹陷或裂缝时,柔性模袋毯状物会在水压力的作用下,紧紧贴合坝体,并堵住裂缝,起到一次自愈作用。当坝体变形过大导致防渗组件底面被拉裂,无黏性填料从模袋中漏出填入坝体凹陷或裂缝中,会实现二次自愈防渗。本专利技术中,模袋在工厂加工、无黏性填料灌装由机械完成,整个施工过程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用轻薄的柔性模袋毯状物替代厚重的钢筋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也便于坝前检修维护。将工程中易得的粉煤灰、粉细砂、低液限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工建筑的低碳自愈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一种用于水工建筑的低碳自愈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碳自愈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袋(3)为至少底面为织物缝制加工而成的中空袋,所述织物为透水材料,所述模袋一侧开口,且在步骤02完成后封闭所述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碳自愈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袋(3)内间隔设置内拉件(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自愈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03为:在所述模袋(3)的顶面喷涂和/或刮涂现场固化成膜材料,从而现场固化成所述防渗层(4),所述防渗层(4)范围超出模袋(3)的部分涂覆在所述水工建筑表面,形成固定结构(5)。

6.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的水工建筑用低碳自愈防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碳自愈防渗组件包括无黏性填料(2)、模袋(3)、柔性防渗层(4),所述模袋(3)为具有顶面和底面的中空袋体,所述底面由柔性透水材料制成,无黏性填料(2)在模袋(3)内部,柔性防渗层(4)在模袋(3)的顶面外部,形成由所述柔性防渗层(4)构成的外露的迎水面不透水,由所述模袋(3)的底部构成的内部贴合面透水的低碳自愈防渗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工建筑用低碳自愈防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袋(3)为至少底面为织物缝制加工而成的中空袋,所述织物为透水材料,所述模袋一侧具有可封闭的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工建筑用低碳自愈防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袋(3)内设有间隔布置的内拉件(6)。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工建筑用低碳自愈防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碳自愈防渗组件设有固定结构(5),所述柔性防渗层(4)为现场固化成膜材料,所述柔性防渗层(4)超出所述模袋(3)的部分与水工建筑表面粘接构成所述固定结构(5)的至少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工建筑用低碳自愈防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碳自愈防渗组件设有固定结构(5),所述柔性防渗层(4)为现场施工前设置在所述模袋顶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工建筑的低碳自愈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一种用于水工建筑的低碳自愈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碳自愈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袋(3)为至少底面为织物缝制加工而成的中空袋,所述织物为透水材料,所述模袋一侧开口,且在步骤02完成后封闭所述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碳自愈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袋(3)内间隔设置内拉件(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自愈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03为:在所述模袋(3)的顶面喷涂和/或刮涂现场固化成膜材料,从而现场固化成所述防渗层(4),所述防渗层(4)范围超出模袋(3)的部分涂覆在所述水工建筑表面,形成固定结构(5)。

6.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的水工建筑用低碳自愈防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碳自愈防渗组件包括无黏性填料(2)、模袋(3)、柔性防渗层(4),所述模袋(3)为具有顶面和底面的中空袋体,所述底面由柔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旭升贾金生徐向东喻天龙苗喆彭卫军张伟邓成进马洪玉邓理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