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锁领域的专利技术,尤其是一种全自动智能锁锁体。
技术介绍
1、锁体是智能锁上的一个部件,现有智能锁使用的锁体是机械锁体。
2、手动智能锁是利用门外把手面板内的离合控制器,只能手动开锁,无法自动开锁。
3、全自动智能锁是利用门内把手面板上的锁芯控制装置,带动专用锁芯转动,控制锁舌伸出和缩回锁体,实现自动开锁和自动上锁,缺点是必须使用专用的锁芯、锁芯控制装置、电机控制电路和开关门检测电路等辅助部件,锁体内无保护装置,如果在开锁和上锁的过程中,上提和下压门内把手,容易损坏锁体内的机械部件和锁芯控制器。
4、智能锁行业急需一种通用的全自动智能锁锁体,能够直接替换外形尺寸相等的机械锁体,替换后的手动型智能锁,具有全自动智能锁的全部功能,替换后的全自动智能锁,省去专用锁芯、锁芯控制装置、电机控制电路和开关门检测电路,并且具有原智能锁的全部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全自动智能锁锁体,斜锁舌和主锁舌全部伸出锁体是上锁,全部缩回锁体是开锁,其特征是锁体面板、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组成一个完整的锁体外壳,控制斜锁舌和主锁舌伸出锁体和缩回锁体的机械部件和电子元件全部在锁体内部,是由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主锁舌导向件、减速电机、减速电机支架、活锁舌、活锁舌支架、第三行程开关、主锁舌连接件、第一弹簧、斜锁舌连接件支架、红外线传感器、第二弹簧、斜锁舌连接件、把手控制轴、把手轴控制件、把手轴控制件轴、第三弹簧、离合控制件、离合控制件轴、第四弹簧、离合受
2、第一外壳上有十二个圆孔、两个方孔和三个进出线孔,三个出线孔的位置在相对锁体面板的一个侧面上;
3、第二外壳上有九个圆孔和三个方孔;
4、活锁舌上有一个圆孔和两处受限制部位,活锁舌轴在这个圆孔内;
5、活锁舌支架上有三个圆孔、一处控制部位、两处限制部位和两处导向部位,控制部位控制的是第三行程开关,两处限制部位分别限制的是活锁舌上的两处受限制部位,活锁舌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相对应的圆孔内;
6、活锁舌外壳上有两个圆孔、一个方孔、三个内螺纹孔和两处开口部位,三个内螺纹孔分别在三个侧面上,这三个侧面分别跟锁体面板、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连接,弹簧固定销在这两个圆孔内,活锁舌在这个方孔内伸出和缩回,活锁舌支架上的两处导向部位分别在这两处开口部位内纵向活动;
7、第六弹簧一端固定在活锁舌支架上的一个圆孔内,另一端固定在弹簧固定销上;
8、活锁舌以活锁舌轴为轴心,在设定的范围内转动,活锁舌在第六弹簧的作用下伸出锁体,受外力作用时缩回锁体;
9、把手控制轴上有两处转轴部位、两处控制部位、一处限制部位和一个轴心孔,两处转轴部位分别在轴的两端,一处转轴部位在第一外壳上的一个圆孔内转动,另一处转轴部位在第二外壳上的一个圆孔内转动,其轴线跟第一外壳的平面垂直、跟第二外壳的平面垂直,一处控制部位控制的是第二行程开关,另一处控制部位控制的是把手轴控制件上的一处受控制部位,限制部位限制的是把手轴控制件上的一处受限制部位;
10、保险开关控制轴上有两处转轴部位,一处控制部位、一处受控制部位和一个轴心孔,两处转轴部位分别在轴的两端,一处转轴部位在第一外壳上的一个圆孔内转动,另一处转轴部位在第二外壳上的一个圆孔内转动,其轴线跟第一外壳的平面垂直、跟第二外壳的平面垂直,控制部位控制的是第五行程开关;
11、把手轴控制件轴一端固定在第一外壳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外壳上,其轴线跟第一外壳的平面垂直、跟第二外壳的平面垂直,在把手轴控制件轴上是第三弹簧和把手轴控制件;
12、保险开关锁定件轴一端固定在第一外壳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外壳上,其轴线跟第一外壳的平面垂直、跟第二外壳的平面垂直,在保险开关锁定件轴上是第五弹簧和保险开关锁定件;
13、蜗轮轴一端固定在减速电机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外壳上,其轴线跟第一外壳的平面垂直、跟第二外壳的平面垂直,在蜗轮轴上是蜗轮;
14、保险开关锁定件上有两个圆孔和一处控制部位,保险开关锁定件轴在这两个圆孔内,控制部位控制的是保险开关控制轴上的一处受控制部位;
15、把手轴控制件上有两个圆孔、一处受控制部位、一处控制部位和一处受限制部位,把手轴控制件轴在这两个圆孔内,控制部位控制的是离合控制件上的一处受控制部位;
16、斜锁舌连接件上有一处受控制部位、一处红外线遮挡部位和一个圆孔,红外线遮挡部位遮挡红外线传感器发出的红外线,圆孔横向贯穿斜锁舌连接件,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在斜锁舌连接件上;
17、斜锁舌连接件支架上有两个内螺纹孔和两个圆孔,斜锁舌连接件支架固定在第一外壳上,固定斜锁舌连接件支架的两个螺丝分别在这两个内螺纹孔内,斜锁舌连接件在这两个圆孔内纵向活动,在两个圆孔之间的空间内是红外线传感器;
18、蜗轮控制件上有一个方孔、一个异形孔和一处控制部位,离合受控制件在此方孔内,蜗轮上的一处肩台部位在这个异形孔内,控制部位控制的是第四行程开关;
19、主锁舌是由三个单锁舌组成,每个单锁舌上都有一个连接部位,跟第一行程开关相邻的那个锁舌上有一处控制部位,此控制部位控制的是第一行程开关;
20、主锁舌连接件上有三个侧面,一个侧面跟主锁舌连接,在这个侧面上有三个连接孔,主锁舌上的三个连接部位分别跟这三个连接孔连接,其它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在锁体内跟第一外壳相邻,另一个侧面在锁体内跟第二外壳相邻,这两个侧面相互平行、之间有一个空间,在此空间内是离合控制件和离合受控制件,跟第一外壳相邻的那个侧面上有一个方孔和一个圆孔,离合受控制件的一端在此方孔内,离合控制件轴的一端在此圆孔内,跟第二外壳相邻的那个侧面上有一个方孔、一个圆孔、一处导向部位、一处控制部位和一处限制部位,离合受控制件的另一端在此方孔内,离合控制件轴的另一端在此圆孔内,导向部位在活动天地钩上的一个异形孔内,控制部位控制的是斜锁舌连接件上的一处受控制部位,限制部位限制的是离合控制件上的两处受限制部位;
21、离合控制件上有两处控制部位、三处受控制部位、两个圆孔和两处受限制部位,两处控制部位分别控制的是离合受控制件上的两处控制和受控制的共用部位,离合控制件轴在这两个圆孔内;
22、离合受控制件上有两处控制和受控制的共用部位、一处受控制部位,两处共用部位分别控制的是离合控制件上的两处受控制部位,受控制部位受蜗轮控制件上的方孔控制;
23、主锁舌导向件上有一个主锁舌在其内纵向活动的导向空间,此导向空间横向贯穿了主锁舌导向件两个相对应的侧面,这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主锁舌在锁体内纵向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全自动智能锁锁体,斜锁舌(3)和主锁舌(6)全部伸出锁体是上锁,全部缩回锁体是开锁,其特征是锁体面板(1)、第一外壳(38)和第二外壳(39)组成一个完整的锁体外壳,控制斜锁舌(3)和主锁舌(6)伸出锁体和缩回锁体的机械部件和电子元件全部在锁体内部,是由第一行程开关(4)、第二行程开关(5)、主锁舌导向件(7)、减速电机(8)、减速电机支架(9)、活锁舌(10)、活锁舌支架(11)、第三行程开关(12)、主锁舌连接件(13)、第一弹簧(14)、斜锁舌连接件支架(15)、红外线传感器(16)、第二弹簧(17)、斜锁舌连接件(18)、把手控制轴(19)、把手轴控制件(20)、把手轴控制件轴(21)、第三弹簧(22)、离合控制件(23)、离合控制件轴(24)、第四弹簧(25)、离合受控制件(26)、蜗轮控制件(28)、蜗轮轴(29)、蜗轮(30)、蜗杆(31)、第四行程开关(32)、保险开关锁定件(33)、保险开关锁定件轴(34)、第五弹簧(35)、保险开关控制轴(36)、第五行程开关(37)、活动天地钩(41)、活锁舌外壳(42)、活锁舌轴(43)、弹簧固定销(44)、第六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智能锁锁体,其特征是把手控制轴(19)上的轴心孔是第一轴心孔(19-2),第一轴心孔(19-2)是一个方孔,门内把手控制的方轴插入第一轴心孔(19-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智能锁锁体,其特征是保险开关控制轴(36)上的轴心孔是第三轴心孔(36-3),第三轴心孔(36-3)是一个方孔,保险开关控制旋钮控制的方轴插入第三轴心孔(36-3)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智能锁锁体,其特征是第一外壳(38)的长度和宽度跟第二外壳(39)的长度和宽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智能锁锁体,其特征是斜锁舌连接件(18)一端与斜锁舌(3)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另一端是弹簧防脱端(18-4),弹簧防脱端(18-4)部位的直径大于斜锁舌连接件(18)其它位置的直径,防止第二弹簧(17)脱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智能锁锁体,其特征是三个进出线孔的位置是在跟锁体面板(1)相对的那个侧面上,锁体跟门内把手面板(46)之间的三组连线分别从三个进出线孔内穿过。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自动智能锁锁体,斜锁舌(3)和主锁舌(6)全部伸出锁体是上锁,全部缩回锁体是开锁,其特征是锁体面板(1)、第一外壳(38)和第二外壳(39)组成一个完整的锁体外壳,控制斜锁舌(3)和主锁舌(6)伸出锁体和缩回锁体的机械部件和电子元件全部在锁体内部,是由第一行程开关(4)、第二行程开关(5)、主锁舌导向件(7)、减速电机(8)、减速电机支架(9)、活锁舌(10)、活锁舌支架(11)、第三行程开关(12)、主锁舌连接件(13)、第一弹簧(14)、斜锁舌连接件支架(15)、红外线传感器(16)、第二弹簧(17)、斜锁舌连接件(18)、把手控制轴(19)、把手轴控制件(20)、把手轴控制件轴(21)、第三弹簧(22)、离合控制件(23)、离合控制件轴(24)、第四弹簧(25)、离合受控制件(26)、蜗轮控制件(28)、蜗轮轴(29)、蜗轮(30)、蜗杆(31)、第四行程开关(32)、保险开关锁定件(33)、保险开关锁定件轴(34)、第五弹簧(35)、保险开关控制轴(36)、第五行程开关(37)、活动天地钩(41)、活锁舌外壳(42)、活锁舌轴(43)、弹簧固定销(44)、第六弹簧(45)、电机驱动模块(ic1)、双稳态电路模块(ic3)、第一光电耦合器(ic4)、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三极管(vt1)、电容(c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