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与低频宽带隔声减振多功能超材料结构及复合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6992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2:5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承载与低频宽带隔声减振多功能超材料结构及复合超结构,该超材料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超材料结构单元;超材料结构单元包括板壳隔声件、柔性隔声件与两个支撑结构件,支撑结构件间隔连接在板壳隔声件、柔性隔声件之间,围成两端开口的空腔;当超材料结构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超材料结构单元依次相连,各板壳隔声件形成一层板壳隔声部,各柔性隔声件形成一层柔性隔声部;相邻两超材料结构单元共用一支撑结构件,各支撑结构件间隔分布形成一层单向阵列化支撑结构部。本技术应用于噪声和振动治理领域,具有良好的低频宽带、高效的隔声减振性能,又具有高刚度的承载能力,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噪声和振动治理新材料、新技术,具体是一种承载与低频宽带隔声减振多功能超材料结构及复合超结构,可以应用于现代交通运载工具(轨道车辆、航空器、航天器、船舶、汽车、工程运料车)、新型功能场馆/室(候车厅馆、录音/演播厅、会议场馆、多功能教室、消声室)、智能家具(空调、冰箱、洗衣机、新风系统)以及输变电站、道路声屏障、管道系统等噪声和振动控制。


技术介绍

1、具有轻质、高刚度等优点的多功能复合承载结构广泛应用于飞机、船舶、高铁等领域。当前,新型装备正朝着大功率、高速、轻量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人们对装备的隔音减振以及结构刚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频噪声的控制,由于其波长短、传递能力弱的特点,通过使用普通的轻薄吸隔声材料能实现较好的降噪效果。而对于低频噪声(100-1000hz)的控制,受到质量定律的限制,使得传统结构只能通过增大结构质量来实现低频高隔声量,而质量的增加又与现代装备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工程应用需要。如何在保证轻量化的同时实现低频宽带高隔声量且能兼顾较大的刚度是工程界面临的一大挑战。

2、近年来,声物理学和凝聚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载与低频宽带隔声减振多功能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超材料结构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与低频宽带隔声减振多功能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材料结构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阻振质量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与低频宽带隔声减振多功能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材料结构单元还包括两个封闭挡板,两所述封闭挡板分别覆盖在所述空腔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承载与低频宽带隔声减振多功能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多孔吸声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承载与低频宽带隔声减振多功能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与低频宽带隔声减振多功能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超材料结构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与低频宽带隔声减振多功能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材料结构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阻振质量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与低频宽带隔声减振多功能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材料结构单元还包括两个封闭挡板,两所述封闭挡板分别覆盖在所述空腔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承载与低频宽带隔声减振多功能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多孔吸声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承载与低频宽带隔声减振多功能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设有至少一个柔性薄膜结构,所述柔性薄膜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件相连;或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承载与低频宽带隔声减振多功能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件为平板结构或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勇任恒陈慧敏胡洋华王帅星李涛刘恩温激鸿张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